】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其祿:馬克龍追求國家利益 想調停俄烏
http://www.CRNTT.com   2023-04-12 00:25:56


 
  張其祿指出,馬克龍此次訪中期間,中法36家企業共簽18項合作協議,包括農業食品、科技、航空、核能等,光是中國採購160架空中巴士民航機,訂單金額就高達200億美元。馬克龍還是以國家自主性、國家最大利益進行運作。

  德國總理朔爾茨去年底訪中,也獲得不少商業訂單,德國的路線與馬克龍相似?

  張其祿認為,德國比法國更加親美,在戰略自主上的角色會比法國更弱一些,但即便如此,朔爾茨也不會單方押寶。朔爾茨訪中就獲得140架空中巴士客機、總價170億美元的訂單,烏克蘭索要坦克,德國也提供得很慢,甚至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近期也稱“拒絕再供應烏克蘭更多武器”。這些都可看出在國際上,還是回到現實主義、國家利益,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馬克龍追求的“戰略自主”,對台灣有什麼樣的啟發?

  張其祿表示,馬克龍講戰略自主,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講得是“台灣自主、兩岸和平”,這一切都要回歸自己的利益極大化,台灣處在中美兩強競爭中,必須想辦法保持自己最好的利益,就像蔡英文過境訪美非常成功,但也面臨解放軍環台軍演的代價,不可能一方全得。

  張其祿說,柯文哲認同,台灣需要觀察新加坡、日本在中美之間自處的方式,畢竟國際局勢架構已不再是舊冷戰時期的壁壘分明,而是在軍事、政治上對抗,但在經濟、文化維持交流,非常複雜。就像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日前在推特上宣布,要在上海建造一座專門生產Megapack電池的超級工廠,即便有中美上層政治對抗,但基層經濟是錯綜複雜地結合。

  張其祿指出,台灣的地緣政治避免不了在中美兩強之間抗爭,都會不停地對台灣施壓,我們如何讓台灣發揮自主?當高層政治看起來對峙,我們就越必須在經濟、文化上採包容立場、交流立場,交流得越多,彼此的經貿利益捆綁在一起,台灣就越安全。

  張其祿認為,單邊完全脫鉤,反而是最危險的,我們確實站在民主同盟這邊,但整體社會、經濟,政府應該更加包容,這對台灣反而比較安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