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于勝表示,“海巡署”600噸以上的船艦有近30艘,若按照海軍三分之一休假、三分之一訓練、三分之一執行任務的模式,再加上海巡要兼顧的巡護任務應對的對象還包括其他周邊國家,有限執勤的載台分散在全台周邊水域,海巡如何與大陸船艦進行長時間的對比?
楊于勝指出,外擴效應再想更遠一點,大陸2022年已塑造以海軍為主要骨幹的“新台海巡邏隊”繞台,那會不會有新台海巡邏隊Plus?讓大陸海警船艦打著查緝走私、海上違法的旗號,進到台灣海峽執法?甚至是讓常態巡航釣魚台維權巡航的大陸海警船艦執行完釣魚台任務後,編隊繞行台灣東部海域?大陸的海警船數量多、也有大噸位船艦,還能做海上整補,屆時如何應對?恐怕也只能透過無人機和雷達監控了。
楊于勝認為,甚至下一手也可能是科研船跟著海警船到“台海中線”,進一步掌握台灣周邊海域的水文,雖然台灣海峽水淺不適合潛艦航行,但對“無人潛航器”來說,不一定不適合。
楊于勝說,大陸否認禁限制水域,或許只是警告台灣,或者說是試水溫,目前仍未看到大陸有進一步動作,下一步也得密切觀察澎湖周邊海域。也就是說否認禁限制水域只是先手,後續有沒有綿密佈局的後手?會不會端出來?誰也不知道,但對台灣來說,必須預先設想到最壞的狀況,並想辦法應處。由於3月14日再次於金門附近海域有大陸籍漁船翻覆,兩邊分別派出艇隻執行搜救行動,是此波攀升的敵意螺旋外難得的緩和契機,後續會否為事件開啟降溫之窗,仍待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