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商會召開“2025年建議書”發表會。(中評社 鄭羿菲攝) |
中評社台北11月20日電(記者 鄭羿菲)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CCT)20日發表“2025年建議書”,通篇並未提及有關台灣地緣政治風險相關議題。不過,ECCT理事長尹容(Giuseppe Izzo)明確點出,距離2050淨零碳排只剩25年的時間,台灣短期再生能源目標已然無法實現,若再不採取一致行動,中長期目標也將落空,建議應提供風能計劃健全的投資環境、促進電動車普及性,且應延續或增加對電動車的稅務優惠。
尹容也說,建議台灣“農業部”留意2023年糧食自給率已降到18年來最低點,政府也應解決台灣食品進口標準、程序和測試方法與國際公認的規範不一致的問題,遵循國際公認的鮮肉進口規範,允許進口各類食品產品,將有利於食品業者和消費者,並提高台灣的糧食安全。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CCT)20日下午召開“2025年建議書”發表會,並由ECCT理事長尹容(Giuseppe Izzo)發表2025建議書。今年的主題為“建構2050新台灣:共創願景”,通篇並未提及有關台灣地緣政治風險相關議題,但以能源、人才、韌性社會等大方向,給予台灣政府建議,並由尹容將建議書交予台“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
尹容先是肯定去年提交的2024年建議書中,有24%的議題取得進展,成績可謂近年來最佳。尹容表示,新政府成立了多個專責委員會,聚焦應對氣候變遷、維護台灣民眾健康及強化韌性,而這些目標與ECCT的宗旨高度契合,這些共同目標可作為雙方合作的基礎與動力,若能轉化為具體行動,將有助於實現未來的共同願景。
尹容說,在推動能源安全和永續性層面,台灣政府瞭解氣候變遷帶來的威脅日益加劇,因此加入國際社會的行列,共同制定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只是即便台灣有豐富的再生能源可供開發,但距2050年只剩下25年的時間,短期再生能源目標已然無法實現,若再不採取一致的行動,中長期目標也將落空。
尹容指出,ECCT建議,儘管截至2024年底已建置超過300支離岸風機,但要達到2030年13.1GW與2050年40至55GW的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最大挑戰在於目前仍無任何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專案融資到位,克服的關鍵在於引入及時的財務支持或政府支持的再生能源採購平台,並加強現有的“國家”信用保證機制(NCGM)來協助專案融資。
尹容認為,要達到淨零碳排目標,需要仰賴運具減碳成效,但目前台灣的電動車總銷量僅佔汽車總銷售的不到10%,需要更具吸引力的政策與鼓勵措施促進電動車的普及性,建議應延續或增加對電動車的稅務優惠(包括貨物稅、牌照稅,以及降低奢侈稅),同時提供補助以加快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並放寬充電設施興建的相關法規。
在人才層面,尹容表示,台灣正面臨白領和藍領工人短缺的問題,過於嚴苛的勞動法規和過時的做法,阻礙女性發揮其最大潛力,移民規定的限制和不足的激勵措施,也未能吸引足夠的外國人才和工人,建議政府應放寬對工時嚴格記錄的要求,特別是對於高階主管和遠距工作人員。台灣當局也應降低家庭幫傭的聘用法定門檻。
尹容說,外國人申請簽證、長期和短期工作許可證,及移民過程也相當困難,政府應該降低特殊外籍專業人才的資格要求,簡化簽證和工作許可證的申請流程,對所有符合資格的外籍專業人才提供三年期的工作許可證,並為外籍專業人才推出短期商務簽證,或允許訪客根據現有的訪客簽證規定從事短期工作。台灣面臨旅遊與觀光業缺乏管理人員,政府應放寬規定,允許服務業公司聘用外籍人士以滿足其需求。
在社會韌性方面,尹容指出,根據台灣“農業部”的2024年《糧食供需年報》,台灣在2023年的糧食自給率降至30.3%,為18年來的最低點。政府應制定方法增加糧食生產和儲存設施,並解決影響台灣食品進口的長期問題。如地方政府尚未採納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的鮮肉進口原則,造成歐盟成員國加工食品進口受到限制,台灣應遵循國際最佳的食品安全和衛生做法,允許進口各類食品產品,將有利於食品業者和消費者,並提高台灣的糧食安全。
尹容認為,台灣在經歷全球疫情、克服供應鏈中斷及其他多項挑戰後,已成為全球最富裕且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歐洲商會成員與台灣政府及人民擁有許多共同的價值觀與願景。遵循2025年建議書,將有助於推動雙方在能源安全、人才、創新等共同目標上的進展,並實現健康、韌性且繁榮的台灣的共同願景。
歐洲商會擁有逾1000多名會員,來自400多家公司和組織,透過由29個產業及倡議委員會形成的特別關係網。歐洲商會每年均提出一系列的建議書,向台灣政府提出多項改善經商環境的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