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海軍“洛林”號護衛艦發射“紫菀”導彈。 |
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據法國媒體報導,法國國防部長勒科爾尼近日表示,“不排除採取強制措施來要求軍工企業加速提升產能”。隨後,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強調,“我們必須迅速、努力、持續地擴大軍工生產能力”。法國軍工企業能否響應政府號召快速提升產能,引起外界關注。
長期以來,法國在歐盟國家中擁有相對完善的軍工體系。法國擁有超過400家軍工企業,主導了“虎”式直升機、A400M運輸機、地平線級護衛艦等歐洲聯合武器製造項目。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3月發布的報告,過去5年,法國的武器出口總額增長約47%,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武器出口國。
近段時間,法國軍工企業的產能受到政府質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法軍目前武器庫存短缺,補給速度緩慢。地區局部衝突爆發後,法國積極對外援助武器裝備,導致法軍自身戰備出現問題。比如,法國陸軍在對外援助18門“凱撒”自行火炮後,目前僅能支持兩個炮兵營使用該型自行火炮;法國海軍自2023年執行紅海地區護航任務以來,已發射22枚“紫菀”防空導彈,新採購的200枚該型導彈短期內難以交付。法國議會的一份報告指出,法軍部分武器的彈藥庫存僅能維持3天的戰鬥。
另一方面,法國政府對未來安全局勢感到擔憂。外媒分析認為,由於擔心特朗普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勝出並選擇迴避地區衝突,法國不僅加快補充現有武器庫存,還計劃進一步增加關鍵武器裝備儲備,以提前為歐洲自主防禦做準備,目前的生產線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武器裝備採購需求。
早在2022年的巴黎防務展上,馬克龍便宣布法國進入“戰時經濟”狀態,勒科爾尼也曾呼籲法國軍工企業加快武器生產。然而,兩年後,法國政府仍對軍工企業的生產效率表示不滿。法國媒體稱,在提升產能方面,法國軍工企業面臨多重挑戰。
首先,武器製造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部分元件的短缺可能影響整體生產進度。以155毫米炮彈為例,由於法國境內唯一的炮彈發射藥工廠於2007年關閉,法國需從瑞典進口此類原材料,每月的炮彈產量僅為2000至3000枚。若要達到政府要求的年產10萬枚炮彈,必須首先恢復發射藥的本土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