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 海涵)日前,由金磚國家智庫合作中方理事會和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的“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金磚國家智庫合作中方理事會年會暨首屆萬壽國際形勢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出席並發表演講。他指出,中國當前所面臨的戰略機遇期的內涵與條件發生了改變,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國際環境下,要尋找中國發展的確定性。
隆國強表示,在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嚴峻且充滿變化的背景下,也存在著許多挑戰,尤其對中國這樣的新興大國來說,面臨的挑戰尤其之多,比如外需不足對中國這一出口大國的挑戰;以及隨著中國國際分工地位的變化,出口在全球分工的地位面臨著前後夾擊;勞動密集型的很多新興經濟體在追趕中國,越南、印度都在同中國開展競爭;中國在升級的時候又面臨著一些發達經濟體在高端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固有市場的挑戰,等等。
他並指出,除了上述一些挑戰之外,還有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大國所引起的守成大國和其他小國對所謂“中國崛起”的擔心,國際社會既看到中國帶來的機遇又看到“中國的威脅”,“中國機遇論”和“中國威脅論”交織在一起帶來了複雜國際環境。面對這些挑戰,需要我們特別靜下心來好好地研判,審慎地來應對。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問題的另外一個方面,即在變化的國際環境下,也有很多新的機遇。這就是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花了很長的篇幅所講的戰略機遇期。我們要認識到在變化的世界中,機遇和挑戰是並存的,而且有時候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隆國強表示,從經濟發展角度來說,新技術革命毫無疑問是一個彎道超車,是一個後來居上的機遇。目前來看,中國的數字經濟僅次於美國,可能還要走在美國前面,因此我們要更加發力,在這方面實現彎道超車。歷史上每一個新興大國的崛起毫無例外都是靠抓住新一輪技術革命才能真正實現趕超,這是我們的一個歷史性的機遇。此外,還有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潮,這對中國來說也是個機遇,它不僅僅是我們去承攬工程,最重要的是把中國的設備,中國的這些企業從EPC到BOT等等的管理,甚至把中國的標準能夠帶出去。所以,它有很深遠的意義,對我們整個出口結構的升級,對我們提升在全球分工地位都是有很深遠的意義。
他指出,中國自身要從中等收入跨越進入高收入、從高速增長到邁向高質量發展,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要創新,而創新關鍵要靠人才。我們自己有很多人才,每年培養800多萬大學畢業生,同時還要用好國際性的人才。這些年國際人才加速向中國匯聚,歸國留學生的數字逐年上升,2004年的時候是2萬人,現在有40萬人,這是其中的一個縮影。這對我們用好全球創新人才來建設一個創新型國家是個機遇。
隆國強說,以前中國外匯短缺只能靠“引進來”,現在還有一個“走出去”,中國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大幅度提升。“我們搞創新研發,可以把人吸引過來。如果有人不願意來,覺得北京的霧霾太重了,孩子教育,學中文太難了。我們可以把研發中心建到他的家門口去,我們可以到海外併購研發中心,到了這個發展階段以後,我們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已經大幅度上升。”和10年前、20年前相比,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變了,新的挑戰來了,但是新的機遇也變了,有了很多新的機遇。
最後,隆國強說,中國當前所面臨的戰略機遇期的內涵與條件發生了改變,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國際環境下,要尋找中國發展的確定性。從參與全球經濟角度來說,我們一方面要在短期內看到這麼多的挑戰,並小心翼翼地迎接挑戰,化解這些困難;另一方面還要以更加自信的心態,通過調整我們的政策和戰略,用更加開放,更加自信的態度抓住這些新的機遇,這樣才從根本上能化解這些挑戰,來保持平穩的增長,最終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