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聖祠(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信陽4月10日電(記者 海涵)前不久,由著名演員陳寶國、馮遠征、許晴等聯袂出演的電視劇《老中醫》在大陸飽受歡迎、好評如潮。該劇主要講述了亂世護國粹的傳奇往事,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華兒女捍衛傳統文化的堅毅果敢。這部劇之所以大獲成功,除了戲骨撐劇之外,還得益於當下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回歸。
同樣懷揣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兩岸媒體姓氏尋根聯合採訪團一行日前參訪了南陽醫聖祠,祭拜醫聖張仲景。
醫聖祠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醫學家、世界醫史偉人、被人們尊為中華"醫聖"的張仲景的墓祠紀念地。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這部醫書熔理法方藥於一爐,開辨證論治之先河,形成了獨特的中國醫學思想體系。它不僅為國內歷代醫學家所尊崇,而且為日本、朝鮮、歐美諸國醫學家效法,被譽為"眾法之宗,群方之祖,醫門之聖書。"醫林後學奉張仲景為"醫中之聖"、"萬世醫宗"。
醫聖祠位於中國中醫藥服務貿易重點城市、河南省第三大城市南陽市城東溫涼河畔。南陽醫聖祠坐北朝南,是一組具有漢代藝術風格的建築群;正院有山門、中殿、兩廡;偏院有醫聖井、醫聖橋、歷代名醫塑像等,館藏器具文物104件(套),古籍書刊文獻1萬餘册。解放後,黨和國家非常重視祖國醫學文化遺產和文物保護工作,曾多次撥款對南陽醫聖祠進行修葺。1988年,醫聖祠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醫聖張仲景祭祀”公布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中醫藥文化教育基地”。
醫聖祠內,令記者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院內的東西長廊。院內兩側的東西長廊,分別鑲嵌著《張仲景組畫》、《歷代名醫評贊》、《歷代名醫畫像》石刻200餘方。東長廊鑲嵌的是《張仲景組畫》,這組史畫是以漢代畫像石刻的藝術再現了張仲景當年下荊襄、登桐柏、赴京洛、涉三湘,"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終成"萬世醫宗"的輝煌一生。張仲景時代的"神醫"華佗,稱頌張仲景著作"此真活人書也";唐代著名醫學家"藥王"孫思邈,稱頌張仲景著作"特有神功";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教授包德默曾感慨地說:"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但張仲景早在1800年前就已把相對論的原理運用到實踐中去,張仲景是我們人類的驕傲。"1993年國際權威醫史研究機構--英國倫敦維爾康醫史研究所,把張仲景列入29位世界醫史偉人名單,加以弘揚和紀念。中國醫學史悠悠數千年,獲此殊榮者唯張仲景一人!
西長廊里鐫刻著自伏羲以來至明清歷代名醫117幅石刻畫像,記載著他們的生平及主要醫學成就,這些出類拔萃的醫藥學家,他們不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貢獻,而且在世界醫學史上也占有顯著地位。
隨著世界中醫熱潮的不斷興起,中醫被越來越多的海內外人士所尊崇。醫聖祠博物館自重建以來,已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術團體進行了學術交流和建立了業務關係。
兩岸媒體姓氏尋根聯合採訪活動由河南省台辦主辦,其主題為“傳承中華文化暨尋找鄉愁”,中評社、聯合報、旺報、中天電視台、台灣導報、指傳媒、冠騰傳媒、民生新聞網、新華社、鳳凰網、中新社、國際在線、華夏經緯網、台聲雜誌社、梨視頻、河南日報、河南電視台、大河網等18家媒體受邀參加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