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劉軍紅表示,東亞地區合作首先考慮的是合作工具。東亞地區最初合作的時候沒有明確目標和構建的機制,也會遇到一些被動的局面。中國應該鞏固周邊、緊密周邊,形成一種有利的支持,東亞合作是中國參與全球經濟分工和全球治理的必然需求。
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主任楊澤瑞表示,20年來,東亞合作越來越困難,原地打轉。東亞合作的機制建設方面眼花繚亂,越來越複雜,但是內容上並沒有新的進展。為何東亞合作那麼困難?東亞合作的核心,沒有自成一體的可能性。
談及“東亞地區合作未來走向”,學者們普遍認為,在東亞問題上,要謹慎使用“共同體”概念,東亞合作應該關注與經濟貿易合作,從產業鏈中去尋找。東亞國家的合作應該著力於經濟合作,去關注經濟合作的內容是什麼,而不要糾結於名稱、形式等。東亞各國要尋求發展的合作,盡量彌補發展的差距。經濟共同體可能是區域合作的突破口,但是當前中日韓的經貿合作存在問題。現在要努力邁過歷史記憶、現實利益、是否能構建經濟共同體、能否擺脫大國衝突的影響等障礙。此外,東亞各國是否對合作能夠形成共識,也是需要加以考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林利民認為,東亞地區合作若要進一步發展,需要以中日韓作為三駕馬車,其中中國是發動機,日韓輔之左右,並拉入東盟與大洋洲國家共同合作。至於合作方向,產業鏈與政治整合都值得去注意。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研究員呂耀東則表示,在討論東亞合作時,應以區域經濟一體化為主去進行探討。RECP與中日韓FTA談判是中國當前的重點。
商務部國際貿易研究院亞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袁波指出,經濟共同體的概念在東亞語境中並不匹配,亦即是說,世界上其他經濟共同體的概念放在東亞身上並沒有完全合適的。從產業合作深度來看,東亞並不弱於歐盟——東亞在產業鏈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由於不同於歐盟的自貿區,所以東亞合作需要理論上的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