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各地青工總會代表,漳台創業青年代表、台中市的村里長代表、漳州市基層鄉村幹部代表等人前赴華安縣參觀了當地著名的土樓建築(中評社 海涵攝) |
二宜樓依山傍水,樓背後層巒叠嶂,近處山丘綿延逶迤,宛如蜈蚣緩緩爬行;山前地勢平緩開闊,兩條清澈的小溪於樓前交匯後直奔西南而去,小橋、樓閣、翠竹、村舍點綴其間,風光秀麗,青山綠水與大樓黃墻黑瓦交相輝映,渾然一體,故稱"宜山宜水"。
據長於二宜樓的講解員介紹,二宜樓建於清乾隆五年至三十四年(公元1740至1770年)歷時30年,開基祖為蔣仕熊。他在家中排行第二,膂力超人,開荒種田是能手,在安溪、漳平等處開墾荒田幾百畝,聚攢了些財富。後娶妻生子,便想為子孫後代建立萬代基業。他請了一位勘輿家為他選擇了這塊風水寶地,不惜巨資,經營了12年才建成這座大樓。樓的平面直徑為73.4米,外環樓高四層,內環一層,它均勻、平等地分成12個單元,除門、廳、梯道而外共192間。已有200多年生命的土樓群氣勢恢宏,古拙精致,由內而外滲透出歷經滄桑的斑斑陳跡。
如今二宜樓依舊保存完好,仍為蔣氏聚族而居。其空間結構相當合理,內環平屋為"透天厝",設廚房、餐室與客廳,一至三層為臥室、倉庫,四層為自家祖堂,各有樓梯上下。大樓中心是公共場所的大內院,占地600平方米,只設2口水井,竪立著許多2米多高的石柱,可晾曬衣服和農作物。它兼有內通廊式和單元式兩種圓樓的優點,抗風抗震,冬暖夏涼,公私兼顧,安穩舒適,故謂"宜家宜室"。樓內居民門內是自家天地,戶外是家庭世界,樓外是綠色的田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確是"宜內宜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