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談北京城市發展 市發改委發言人:變化巨大
http://www.CRNTT.com   2019-08-20 00:16:49


記者會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第三,高質量發展邁出竪實。李素芳表示,70年來,首都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的同時,經濟加快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主動加強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高精尖”,專注做好“白菜心”,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北京樣板。發展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個顯著”:一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從新中國成立到2007年北京市GDP突破一萬億,用了近60年的時間上了第一個萬億台階到2013年突破兩萬億,用了6年時間上了第二個萬億台階;到2018年突破3萬億元,僅用5年時間,改革開放以來全市GDP年均增長9.9%,二是質量效益顯著提升.2018年北京市人均GDP2.12萬美元、達到發達國家或地區水平,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每人24.4萬元、居全國第一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改革開放初期的50.5億元提升到2018年的5785.9億元。三是經濟結構顯著優化消費代替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產業結構更趨高端,服務業占比達到81%,比1949年提高40.9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經濟新動能快速增長,2018年金融、信息、科技等優勢服務業占經濟比重達到40%,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7%.總部經濟貢獻了北京市七成的營業收入和四成的財政收入,北京擁有世界500強跨國公司53家、數量居全球城市首位。金融街、CBD、中關村等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40%左右。四是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創新是北京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唯一出路。2012-2018年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年均達5.8%,始終保持全國首位,2018年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5.9萬億元較2012年增長1.4倍,獨角獸企業82家、占全國一半以上,中關村創業投資案例數、金額均居全國第一。

  第四、城市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李素芳說,新中國成立之初,北京百廢待興,二環以外都是農村,如今北京已經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交通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北京市大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略,以軌道交通為骨架的公共交通網絡日趨完善、1969年10月本市開通第一條軌道交通線路、運營里程僅11公里,到了2018年已有運營線路22條、運營里程達到636.8公里,軌道交通成為市民交通出行的主要選擇,日均客運量從1969年的2.3萬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1054.4萬人次、增長了463倍。城鄉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通過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以及一批區域發展行動計劃的制定實施,農村地區和城南,西部、城鄉結合部等薄弱地區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實現“村村通公路、區區通高速”,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城市發展的均衡性和協調性進一步增強,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深化。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北京將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既舉辦夏奧會又舉辦冬奧會的城市。成功舉辦園博會、世園會等大型展會,圓滿完成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一系列國家主場外交活動服務保障任務。服務業擴大開放扎實推進,對外貿易不斷擴大,2018年商品進出口總額4124.3億美元、是1983年的13.5倍,占全球比重超過1%,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606.2億美元、占全國比重近15,對外貿易結構不斷優化,“雙自主”企業出口占比從2010年的6%提高到2018年的22.1%,利用外資大幅增長,自改革開放以來,截至2019年6月,全市累計利用外資1643.4億美元。“走出去”更加穩健有序,2004-2018年,本市企業共在全球189個國家(地區)開展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投資存量近700億美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