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徐泓(中評社 海涵攝) |
徐泓表示,“106課綱”把中國史納入東亜史和世界史脈絡中講,注意不同時代,我國與東亜鄰邦的交流關係,本是擴大視野的好事。雖然有把中國史消失在東亜世界的危險,但若我們展開地圖,縱覽史事,至少在甲午戰前,中國是東亜世界的獨強,政治、軍事如此,舉凡文字、文學、史學、經學、藝術等更是如此。台灣大學歷史系高明士教授到日本留學,引進西嶋定生“東亜文化圈”論。在傳統的東亞文化圈中,以中國為中心,琉球、日本、安南、朝鮮半島都同中國以“冊封體制”為原則保持著交往,而漢字、儒家經典、律令典章制度構成這個文化圈的主要支柱。反中的台灣史學界成員 為助蔡英文政府搞“去中國化”培養“天然獨”的歷史課綱;將此一“東亜文化圈”進一步發展成以“東亜史”,以取代“中國史”,把 “中國史”變成“外國史”。但他們終會發現,這非但無法否定中國在東亜歷史上的主導地位,而且更無法否定台灣人與文化的中國性與中國成分。以燦爛深厚悠久文化為內容的中國歷史,不是一時掌權的政客可以主導和玩弄的,更不是少數醉心政治的史學工作者和趨炎附勢之徒可以篡改的。
徐泓指出,當今蔡英文政府推動文化台獨的歷史課綱,雖對歷史教學的發展設下局限,但徒法不足以自行;課綱的實踐,編寫課本與教材,課堂講授,還得靠人。何況新課綱中還有些功能性改革可供運用!最近,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教授吳昆財等學者和中學教師組成的“高中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 協會”,推動歷史教育“自己救、自己寫、自己教”。只要我們不放棄,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一樣可在“反中台獨”氣氛彌漫的環境中,傳播中華歷史優良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