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華網路報:重新思考兩岸的政治體制之爭
http://www.CRNTT.com   2020-04-09 09:11:18


美國政治學著名學者師福山(Francis Fukuyama)。(資料照片)
  中評社香港4月9日電/大華網路報今天時評說,日裔的美國政治學著名學者師福山(Francis Fukuyama)不久前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發表了題為“是什麼決定一個國家抵禦新冠病毒的能力”文章,對照中國大陸爆發疫情以來的作為,和美國如今為何已成最嚴重的疫區,特別強調國家能否有效應對危機的那條主要分割線,已不再是“民主”或“專制”這種體制之分了。這些說法,對於如何看待兩岸間的體制之爭,具有一定程度的啟發性。 

  儘管福山這套闡釋“國家建構”(state-building)更具重要性的理論,仍認為在西方自由民主政治和資本主義的體制下,才最可能使國家具有處理公共事務的最佳能力,但福山對早先斷言自由民主和資本主義是各國發展的終極模式,終究已有了若干程度的調整。然而,福山認為現代國家最重要者是國家能力,這也正是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和革命建國理論的核心要旨。 

  中山先生矢志革命推翻滿清政府時,雖已開始思考與著手規劃新國家的建立。但在歷經民國初年實施國會政治的失敗及其後的軍閥亂政,更讓他加緊完成三民主義的著述,以及親自訂出軍政、訓政、憲政的建國三程序。這些建國規劃的藍圖,正可用“中華民國憲法”前言中“為鞏固國權、保障民權,奠定社會安寧,增進人民福利”來表達其所欲追求的目標。 

  追求中國的富強與獨立自主,是清末以來有志之士共同的目標,無論出自於哪個主義學說或立場,也莫不是以此為首一要務。中山先生雖已推翻滿清而建立了“中華民國”,但他在臨終前不忘提醒同志,革命建國的目標仍有待繼續努力。換言之,軍閥割據使現代國家應有的國家能力受限,當時的中國仍然羸弱不堪。 

  因此,中山先生獨創“權能區分”理論,用以建構“萬能政府”,而他也主張人民的自由與當時稱為“民權”的“民主”,但其理論核心卻在於國民擁有參與政治的自由權利,藉結合大眾的心智來建構具有效能的政府。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國在國際上獨立自主,亦即“鞏固國權”的目的是放在“保障民權”之前。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