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發布會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
報告認為,為促進可持續復甦,企業需有更意識地行動,這既是全球公民的社會責任,更是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對企業的中長期業務戰略至關重要。企業應把握好自身產業所面臨的機遇和風險,及時向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新經濟領域轉型。把創新研發作為企業發展第一生產力,推動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和低碳技術創新應用;把握好衛生健康、綠色產業商機,吸引 ESG 投資;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物理風險和資金風險,朝著綠色的全球價值鏈邁進;加強員工傳染病防治、數字技能和綠色生活方式培訓,建立更為靈活的現場辦公與遠程辦公的安排,創造更多的靈活用工機會。
報告指出,為實現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提出的“重建更美未來”,國際社會需要堅持多邊主義,攜手合作應對新冠疫情的負面衝擊,縮小四大發展赤字,解決好全球“治理赤字”。全球應加快疫苗接種,公平分配疫苗,建立防疫健康信息互認機制,為經濟加快復甦打下堅實基礎;推動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實現 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促進包括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內的區域和國際發展議程有效對接、協同增效;推進各類自由貿易協定的有效落實和標準提升;鼓勵科技創新合作,激發數字經濟發展活力;發揮好全球治理平台與國際機構的重要作用。
報告表示,面對疫情,亞洲各國為強化衛生健康體系,穩定全球供應鏈,引領貿易和投資復甦付出了無法想象的巨大努力。東盟加中日韓、上合組織、海合會等區域合作平台,以及亞行、亞投行等國際機構,提出了很多區域性倡議,為抗擊疫情、加強互聯互通、促進綠色轉型和打造數字經濟提供了資金和技術支持。亞洲將成為全球可持續復甦的重要引擎,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攜手戰勝疫情,解決發展赤字,促進經濟融合;加大與其他地區發展中國家合作,加強經驗分享,共促能力建設;積極參與國際規則與秩序重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