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學子走進北京石景山:賞壁畫品民俗
http://www.CRNTT.com   2022-04-26 14:07:49


  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據中國台灣網報道,當講解員將手電筒貼近墻面,照向北京法海寺中的明代壁畫時,畫上凸起的線條輪廓立刻清晰可見,學子們一片驚嘆:“哇,絕美!”

  24日上午,“相約北京 燃情冬奧”兩岸大學生冰雪嘉年華社團領袖訓練營暨“精彩冬奧 共創未來”走進石景山體驗交流活動來到位於京西翠微山南麓的法海寺。這裡有北京現存最完整的明代壁畫,工藝精湛,在中國壁畫史上有著極高地位。

  “這種仿佛浮雕一樣的傳統壁畫繪制技法,叫‘瀝粉貼金’。”講解員介紹,法海寺壁畫的獨特之處就在於用金量大、用金技法多樣且難度高。這份距今近六百年的藝術瑰寶,讓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近20位兩岸學子連連稱讚。

  壁畫中人物神態各異、惟妙惟肖,有的坐禪傳法,有的行進飛舞,有的威風凜凜,有的動感十足;其所著衣物色澤鮮艶、瀟灑飄逸,月宮天子衣中繪有團鳳紋,團鳳五尾,顔色各異;水月觀音身披白紗,薄如蟬翼,若隱若現,紗上每一朵六角小花向外放射出至少40餘條細線。禽獸花木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蓮花花瓣脈絡清晰、暈染自然,狐狸耳中的毛細血管似肉眼可辨。

  個中精妙吸引了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大二台生劉昱甫的注意。“筆觸精細,線條流暢,當時的匠人一定細心勾勒,”他聯想到已是耄耋之年的外公所繪的工筆畫。

  “深深為之震撼、折服!”參觀完畢,北京師範大學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台青鄭庭繹感慨道。從事明代早期研究,他很慶幸能近距離接觸細節如此豐富的藝術品。

  步出法海寺,兩岸學子順著模式口大街向東行,此老街是原京西古道的一部分。步行數百米,便來到修建於明代的承恩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