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與多邊主義合作小組會現場(中評社 李子寧攝) |
中評社北京7月2日電(記者 李子寧)7月1日下午,2023世界和平論壇合作小組:氣候與多邊主義會議在京舉行,會議由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李政主持,來自中國、斯里蘭卡及聯合國的代表就氣候及多邊主義等相關議題展開討論。
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啟德表示,氣候變化沒有國界,地球上的每一個國家及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影響,極端天氣事件不僅使人們流離失所,同時加劇了經濟和政治的緊張局勢。聯合國作為全球合作的主要促進者及全球最大的多邊組織,在應對氣候變化及其深遠影響方面將發揮重要的作用。聯合國駐華代表處正在努力與中國密切合作以應對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挑戰,未來也將繼續尋找更好的合作途徑、創新途徑及合作途徑,來確保有效的氣候行動計劃的落實,推動可持續的發展。
中國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指出,今年11月底即將於阿聯酋杜拜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將就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集體承諾與行動進行全球盤點,並根據《巴黎協定》目標談判,制定增強行動計劃。國際社會充滿了期待,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行動,既是中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維護全球安全發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責任,也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構建國家新型安全體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有效應對氣候風險的重大舉措。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主任李宇彤表示,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包括對農業所帶來的挑戰將會通過創新來解決。同時也需要加強合作,來合作應對極端天氣以及氣候所帶來的衝擊。多邊主義是聯合國工作的中心,過去幾年聯合國可持續農業機械化中心做了幾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成為了成員國對話和交流中心,尤其是在可持續農業機械化方面;第二是提供技術培訓;第三是推動地區一體化農業機械交易,包括實現地區機械化測試標準的一致性;第四是加強推動各相關利益方之間的合作。未來也將與有關方面共同開發可採取行動的路徑,以便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順利進行。
中國國家氣候變化戰略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指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7次締約方大會(COP27)以共同落實為主題,達成了《沙姆沙伊赫實施計劃》,並在減緩適應損失損害支持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重要成果,特別是決定建立損失與損害基金,啟動建立全球適應目標框架,有力回應了發展中國家的訴求。COP27的成功彰顯了聯合國在引領全球氣候多邊進程中的領導力,並為推動公約及其《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注入了新的動力。COP27期間,中方全面參與了各項議題的談判,全力支持主席國工作,積極與各方對話交流,主動為焦點議題貢獻建設性的着落方案。並向《公約》秘書處提交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進展報告,為大會取得成功貢獻了中國的智慧。然而也遺憾地看到,發達國家未能正視自身的歷史責任,在承擔率先減排歷史責任,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支持等方面始終態度消極,仍未兌現每年一千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也不同意設立資金翻倍的路線圖,甚至刻意模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歷史責任、發展階段、技術水平、實際能力等方面的顯著差異,試圖引入不符合《公約》及其《巴黎協定》原則的要求,向發展中國家轉嫁減排和出資責任。綠色低碳轉型任重道遠,關鍵在於落實、承諾與務實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