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兩岸記者訪甘肅省博物館 感受文化魅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7-18 00:53:30


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銅奔馬(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武威7月18日電(記者 海涵)博物館往往承載著一地的歷史文化,用出土文物向世人訴說著過去的故事。7月17日,“絲路風采 如意甘肅”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一行來到甘肅省博物館,觀賞館藏珍品,感受甘肅文化魅力。

  甘肅省博物館館藏資源豐富,匯集了甘肅從遠古時期到近現代的大量文化珍寶,現有館藏文物及動植物標本8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 686件(套)(含國寶16件)。在講解員的介紹指引下,記者一行重點參觀瞭解了彩陶文化、漢唐絲綢之路珍品、佛教藝術萃寶等。

  作為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銅奔馬引起海峽兩岸記者高度關注。銅奔馬常被人們稱為“馬踏飛燕”,曾在社交平台上引發不小討論,聲名遠揚至海外。據講解員介紹,銅奔馬出土於武威市雷台漢墓,通高34.5厘米,長45厘米,寬13.1厘米,重7.3千克。銅奔馬造型矯健精美,作昂首嘶鳴、疾足奔馳狀,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的瞬間,飛鳥回首驚顧,更增強奔馬急速向前的動勢。整個造型的著力點集注於超越飛鳥的一足之上,準確地掌握了力學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藝技術水平。銅奔馬是按照良馬式的標準去塑造的,集西域馬和蒙古馬等馬種的優點於一身,特別是表現出河西走馬秉賦的對側步特徵,被認為是東、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徵,也成為中國旅遊標誌。

  據甘肅省博物館館長賈建威介紹,甘肅省博物館館藏文物以古生物化石標本、彩陶、漢代簡牘、漢唐絲綢之路珍品、佛教藝術、近現代革命史料等獨具特色,在中華文物寶藏中占據重要地位。

  “我們同台灣地區也有許多交流,”賈建威告訴記者,在疫情前,甘肅省博物館曾獨立在台北舉行彩陶展,後來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聯合幾個博物館在台北推出大三國展。除了展出上的交流,甘肅省博物館同台北故宮、台北大學等機構的相關專家也有許多交流互動。“希望未來兩岸在歷史文化領域能有更多深層次的交流,甚至可以聯合做一些展出並推廣至世界各地,以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參觀結束後,台灣導報大陸新聞中心主任蔡淑娟對中評社記者表示,認識一個地區應該先看一下當地的博物館。甘肅不衹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它歷史悠久、文化多元。在深入游覽甘肅之前先來看看博物館,可以收穫更多內涵,對於之後的參觀也會更有啟發。甘肅省博物館裡珍藏的文物都十分精美。其中佛教藝術品的呈現應該會很吸引台灣同胞,因為台灣也有很多人信仰佛教。

  台灣中國時報記者藍孝威告訴中評社記者,這次在甘肅省博物館看到了曾經在書本上學到過的彩陶文化、青銅文化等,感觸很深。“我在參觀中看到了鼎、青銅馬,中國的很多成語和古典傳說都能在這些文物身上找到蹤跡。這個採訪過程也讓我一再地回顧了中國歷史,收穫很豐富。”藍孝威還說,甘肅是連結中原與中亞的橋梁,中西文化的交融在許多展品中都有表現。“我們應該借鑒古人的智慧。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中西方文化在各種領域的交流都非常重要,雙方應該互相取長補短,而不是互相對壘、屏蔽。”

  “絲路風采 如意甘肅”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由國台辦新聞局與中國記協台港澳工作部共同舉辦。從7月16日至24日,兩岸及香港23家媒體的43名記者會深入蘭州、武威、張掖、嘉峪關、敦煌等地採訪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情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