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評論》月刊第318期內容介紹
http://www.CRNTT.com   2024-06-17 00:21:55


 

  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郭宇菲發表的《港澳比較視野下語言文字態度與身份認同》一文立足於港澳比較視角,根據2022年港澳社會心態民調數據對港澳兩地居民的語言文字態度及身份認同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粵語和繁體字在港澳社會占主導地位;澳門對普通話和簡體字的熟悉度和好感度明顯超過香港;語言文字和身份認同之間存在複雜的、非單一指向性關係。在推動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新形勢下,文章建議從戰略層面對港澳地區的語言資源進行統籌規劃,發揮語言資源的文化認同功效和對外橋梁作用。

  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博士資格候選人楊迪雅,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研究員於茗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郝雨凡聯合發表了《二軌路徑:澳門社會治理多元的再釋義與再賦能》一文。該文表示,學界一般認為澳門社會治理源於葡萄牙殖民統治時期的“華洋分治”模式。鑒於此,本文提出葡萄牙政府與明清政府在各自國內政治上的特殊性造就了二者在澳門地區治理處於低整合狀態,形成了政府權力控制收縮的“縫隙效應”;而外來移民文化的嵌入奠基了澳門多元社會結構形態,又造就了以民間社團為代表的民間自治模式的興起。這兩點共同形成了實施意義上的澳門政府治理與民間自治的二軌路徑,這正是澳門社會治理模式的核心。回歸以降,“一國兩制”框架下澳門社會治理的二軌路徑呈現政府主導與社團高度自治的協調關係,讓澳門社會文化變得更加多元、包容、和諧,也豐富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實踐經驗。

  本期“國際”欄目刊發了《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演變:歷程、動因與影響》《尹錫悅決策偏好對東北亞地緣政治的影響》《美印“非條約聯盟夥伴”能走多遠?》《共建“一帶一路”助力非洲安全與發展》四篇文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