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徐博東談《台海情緣》寫作心路:強烈使命感
http://www.CRNTT.com   2024-06-16 00:42:21


 

  還需說明的是,既是家史,當是信史。本書所講故事,皆有所本,即便是細節描寫,也源自歷史資料,或聽長輩親友親口所述,或採訪父母親生前戰友所得,或本人親身經歷,絕非無中生有的杜撰和演義。

  本書的寫作,得到眾多前輩、好友的鼎力襄助。父母親生前戰友天津的徐懋德、張皆得(章中)、汕頭的陳仲豪、梅州大埔的張光倉、北京的陳炳基、陳耀環,幾位年逾九旬的老前輩,不厭其煩地多次接受我的採訪,給我講述當年他們從事革命鬥爭的故事,提供他們保存多年的珍貴資料,陳仲豪老伯甚至親自動筆為我修改稿件,訂正史實。如今,除了陳仲豪、張皆得兩位老伯尚健在,其他都已離開我們駕鶴西去矣;好友藍博洲,百忙中抽出寶貴時間,陪同我在島內走遍了父母親及其戰友們曾經生活和戰鬥過的歷史現場,提供他辛苦尋得的資料,指導寫作;黃志平兄,不辭勞苦,帶病陪我赴粵東各縣市,深入探訪當事人和有關部門,鑽劍英圖書館,到東山中學查找歷史資料;吳彤兄則是我寫作過程中最倚重的一位,大至篇章結構,小至寫作技巧、文字風格等,每寫一章,他都認真審讀,提供意見,讓我少走了許多彎路;初稿打印成册後,眾多好友如王衛星、張銘清、李振廣、陳斌華、鄭劍……,還有老同學張根雲、俞新天、楊樹升等,都撥冗幫我審閱,除對書稿以充分肯定,給本人予莫大鼓勵之外,並提出許多十分中肯的修改意見,光是書名就反復推敲,一改再改。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陳斌華和張根雲二位老友,他們把洋洋53萬字的初稿從頭到尾逐字逐句地仔細審讀,找出錯別字和病句,斌華兄甚至親自提筆幫我删改潤色,並加上批注,真是下了大功夫。此外,鄭建邦、王衛星、辛旗、吳彤、李振廣五位仁兄,欣然應邀作序,建邦兄還題寫了書名,為本書增色不少。再有本書初稿在編輯過程中,曾得到過王華、劉揚、白薇等人的協助。可以說,這部書稿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沒有眾多前輩、好友的鼓勵和大力幫助,就不會有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部書稿。值此本書出版之際,特向他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