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台辦原副主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中評社 李婷萱攝) |
在發言中,楊渡還展示了一尊在泉州出土的元朝時期雕像的圖片。他說,在元朝的時候,福建泉州是世界上的重要港口。在這尊雕像身上可以看到伊斯蘭教、道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等眾多因素。楊渡感慨道,“中國在元朝時期就有胸襟去容納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明可以相互包容、相互融合,這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
王傑表示,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賡續不斷,是中華民族團結的根、和睦的魂,是兩岸共同的基因和靈魂,承載著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文化認同是聯結兩岸同胞情感的重要橋梁。
王傑說,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響,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是窮兵黷武、不是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強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中華民族有著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這是中國終將統一、必將統一的歷史必然,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這種統一的趨勢勢不可擋。在當下,如果誰要去阻擋這股潮流,就一定會向唐代韓愈說的那樣——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游本昌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從表演《濟公活佛》到探索弘一大師的精神內涵與愛國愛教的高尚情操,他收穫了生命覺醒和心靈提升。他希望能不斷以表演藝術形式,弘揚佛教文化、中華文化,向世人傳播正能量。對於中華文化與兩岸命運共同體,游本昌的獨特見解是,要多做文化交流。兩岸一家親,這是誰也否定不了。現在就是時間,時間決定一切,歷史擺在那兒,“台灣獨立”是不可能的。
本屆中華文化論壇由北京大學主辦,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合辦,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大學兩岸文化研究基地承辦,中評智庫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國際政治研究專業委員會協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