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大學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兼EMBA中心執行長佘志民。(中評社 蔣繼平攝) |
那疫情添亂對美中貿易戰帶來的影響層面整體如何?佘志民表示,疫情基本上是突發事件,但一定會被解決,疫苗一定會問世,也會被大規模接踵。疫情發生主要讓歐美添了一個共同因素,就是弱化中國經濟成長力道的因素,也讓全球產業鏈“去中國化”趨勢多一份力道。
這現象怎麼解讀?佘志民指出,因素有很多,中國工資上漲,環保法規、勞動法規造成營運成本升高美中貿易戰開打後關稅提高,美中對抗態勢越趨明顯,全球分工產業鏈部分從中國移出來,疫情也讓很多國家思維改變,除了糧食自給率外,醫療器材、耗材必需品要保有一定製造能力,也減損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角色。
佘志民表示,世界的需求還是在歐美,生產地方轉移沒有那麼困難,但是需求轉移是很難的,牽涉到經濟發展程度和國民所得,歐美作為全球經濟需求來源短期內不會改變,所以只好生產方面來動。對中國來講,貿易是主要經濟成長貢獻引擎,但對美國來講相對不重要,“以己之長,功彼之短”很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