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大學資管系副教授楊書成。(中評社 蔣繼平攝) |
中評社高雄9月15日電(記者 蔣繼平)針對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擴大投資布局,高雄大學資管系副教授楊書成接受中評社訪問分析,在美中對抗下,美國陣線在晶片製造研發和產能不斷地擴張,帶有宣示意味,其次全球缺車用晶片的問題短時間難解決。至於在全球晶圓代工競爭上,台積電除了用技術也用產能來建構對手三星與英特爾的“競爭障礙”。
楊書成,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博士。現任高雄大學資管系副教授兼任社會網絡創新中心主任。與在地新創企業建立高雄品牌策略智庫聯盟,協助企業進行數位轉型、品牌再造。
台積電規劃在中油高雄煉油廠舊址設立晶圓廠的傳言不斷,上週傳出台積電將投資設立6座7奈米廠,現又有媒體報導台積電將興建2座12吋晶圓廠,第一期月產能4萬片的7奈米及6奈米廠,第二期月產能2萬片的28奈米及22奈米廠。
台積電打算擴廠布局的背後原因?
楊書成表示,第一,觀察台積電近期有利潤問題,全球車用晶片需求大,雖然車用晶片並非先進製程產品,利潤不高,但也是台積電重要的業績來源,所以短期積極擴充產能會是重要的事情。加上車款逐年推新款,車用晶片缺到大家都怕,已出現不理性的下單,訂單都下到兩到三年後,未來車市能否消化有待觀察,但車廠算是很樂觀。
楊書成表示,第二,這也是因應全球面臨G2(中美冷戰下形成兩個集團)的拉力,背後有中美角力戰的意義,都在看哪一邊的產能擴展比較快。台積電比較站在美國這一端,擴廠其實帶有一點“宣示”味道,除了車用晶片之外,其實也不斷想讓全世界看,美國陣線在整個晶片製造研發和產能是不斷地擴張。
楊書成認為,在中美角力戰,中國想要取得半導體主導權,但整體技術上還是落後。不過,台積電勁敵三星在少主、集團副會長李在鎔出獄後加強晶片製造技術投資規模逾兩千億美元,未來韓國如果要與台積電競爭,若與中國合作可能也比較有利。韓國到底未來站哪一邊?有待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