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到,美國政府發覺將俄國阻絕於SWIFT之外的殺傷力未達預期效果,才決定進一步加碼,禁止進口俄羅斯的原油、天然氣,因為能源期貨是俄國的經濟命脈,美國此舉就是希望在金融面加壓的同時,讓俄國的收入來源全面阻斷,要掐住俄國的經濟命脈,使其就範。然而可以發現,目前除了英國宣布跟進外,其餘包括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等都在審慎評估利害得失,不願貿然配合。
為何西方陣營在禁運俄國原油、天然氣方面卻步?楊坤鋒說明,因為俄羅斯的能源供應主要是輸往歐洲大陸,占比高達40%,俄國又是全球前三大能源供應國之一,斷了俄國的供應來源,全球所有國家都將面臨能源缺口,隨之而來的就是替代能源期貨成本攀升、價格波動等問題,全球都會受到影響。
他說,所以德國、法國不願跟進,因為領導人不想拿國內經濟當賭注,此外,拜登為了不讓能源期貨價格劇烈波動,曾試圖請求中東地區增加原油供應,以穩定油價,但包括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不願配合,因為這在商業機制上是不合理的,所以美國盤算進一步對俄國使出殺手鐧,似乎無法如願達成。
楊坤鋒進一步表示,除了國際響應美國禁運俄國原油的態度不一,可能導致後續西方陣營對俄國制裁力道分散之外,中國因素也是影響制裁壓力的關鍵之一。他說,由於中方目前對於制裁俄國的態度顯然與西方陣營不同調,白宮先前就警告北京,若不配合制裁俄國,美國或考慮對中採取相對應措施,而這個措施的強度,也將對國際意願產生程度上的影響。
楊坤鋒表示,因為中國是世界工廠,與全球經貿的連結緊密,牽一髮動全身,美國若要對中國連帶經濟制裁,全球的產業、供貨都會受影響,美國要對中國制裁到什麼程度?國際社會是否認同?值得觀察。何況中方即便沒有配合制裁俄國,但也對烏克蘭提供人道援助,美國反過來對中國出手是否合理?也有待商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