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辛炳隆:台同時面臨缺工及失業潮 產業失衡
http://www.CRNTT.com   2022-05-19 00:28:56


辛炳隆對台灣產業缺工及景氣問題發表看法。(取自視訊畫面)
 
  辛炳隆說,除了景氣影響之外,產業的M型化趨勢也是一大原因,新冠病毒導致全球供應鏈重新調整,台灣因為具備資通訊(ICT)產業優勢,獲得大量的轉單效應,從中受惠,卻也出現產業勞動人口落差的情況,科技產業的人力需求增加產生磁吸效應,壓縮了傳統產業及服務業的人力來源。

  他指出,台灣當前的產業發展邁向科技業獨大,其他的產業都被排擠的失衡趨勢,坦白講,台灣目前經濟成長的動能,都是靠少數產業、廠商帶來極大的貢獻,如此發展到底是好不好?值得省思,從就業市場來講,若上述情況持續,其他產業大概都會活不下去。

  此外,辛炳隆表示,加上外籍移工來台人數銳減,再讓其他製造業別人力吃緊加劇,據統計2019年底在台的移工人數約71萬8000人,到2020年銳減為66萬9000多人,尤其最近疫情嚴峻,移工人數更是短缺,讓製造業人力缺口難以彌補。綜上所述。他認為,台灣的缺工情況目前還不算是長期的結構問題,而是景氣因素及產業發展失衡問題居多,甚至少子化也不是現階段影響缺工的因素。

  事實上,辛炳隆指出,當台灣面臨大量缺工之際,同時也面臨大量失業,2020年8月底統計,缺工人數達24.8萬,同期的失業人數則高達50.5萬,也就是說,缺工並不等同勞動力不足。學理上來說,勞動力供給=就業者+失業者,勞動力需求則是就業者+職缺,顯然台灣的勞動力從學理上來講,勞動力並無不足,至少現階段是如此。

  辛炳隆引用2020年10月的人力運用調查顯示,台灣的失業者當中有32.59%是曾遇工作機會卻沒有去就業,主要原因是待遇不符合期待占53.54%,工作地點不理想占13.44%。沒有遇到工作機會的人,所遭遇的最主要困難也是待遇不符,因此待遇的供需落差是造成台灣目前就業市場沒辦法媒合的關鍵因素。

  辛炳隆強調,縱使台灣的勞力缺口飆到24萬多,但廠商願意付的待遇並沒有明顯增加,以技術有關的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等職缺最多的,但是最低雇用平均薪資跟去年來比只增加了1.19%,從中或多或少也可反映出台灣的景氣樣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