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歐洲“缺氣”導致“糧食的糧食”減產
http://www.CRNTT.com   2022-09-18 09:34:38


  中評社北京9月18日電/據21世紀經濟網報道,歐盟通脹率自2021年6月以來呈現持續上漲態勢。當地時間9月16日,歐盟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歐盟27國8月年化通脹率同比上漲10.1%,打破7月創下的9.8%的紀錄。

  能源價格是推高通脹的主要驅動因素,且能源成本高企對越來越多行業造成影響,其中,能源密集型化肥行業成為歐洲首批減產的重工業之一。

  金聯創化肥高級分析師李玉博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俄羅斯與歐盟圍繞能源問題的博弈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歐洲化肥生產企業減產潮尚未看到緩和跡象。伴隨化肥自供減少,歐洲後續預計增加化肥進口。不過,由於歐洲化肥行業規模相對較小,僅占全球產能的9%,加之歐洲多國遭遇嚴重幹旱,削弱對化肥的需求,因此,整體來看,歐洲化肥減產對全球化肥供應衝擊較有限,且引發化肥危機的可能性較小。

  化肥減產潮緣何而起

  近期,包括挪威的雅拉(Yara)、德國的SKW Piesteritz和巴斯夫(BASF)等在內的歐洲主要化肥生產商紛紛削減氨產量。 

  “歐洲天然氣供應短缺和天然氣價格飈升帶來的化肥成本增加是導致歐洲化肥企業陸續停產的直接誘因。”光大期貨研究所資源品分析師張淩璐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歐洲氮肥生產原料超70%來自天然氣,在俄烏衝突持續的背景下,歐洲對俄羅斯部分產品的抵觸和制裁、俄羅斯全面暫停北溪一號供氣等都加劇了歐洲當地天然氣緊缺局面。即使歐洲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可替代俄羅斯供應的氣源,但對於天然氣對外依賴度高達83%的歐洲地區來說,短時間難以補足缺口。

  此外,今年極端天氣加劇歐洲地區能源緊缺局面,對化肥供需均起到削弱作用。自7月以來,全球中緯度地區暖高壓帶不斷加強導致全球範圍出現異常高溫天氣,溫度也普遍較往年上調3~5℃或更高,甚至出現北極圈溫度達到32.5℃的罕見現象。一方面,極端天氣大幅提升了歐洲地區夏季降溫和冬季供暖對於電力、能源的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擠壓部分生產化肥的原料供應。另一方面,全球極端天氣導致農田幹旱、農作物生產受限,故化肥使用量也可能出現下降。<nextpage>

  從價格相關性來看,張淩璐稱,作為常用氮肥的尿素價格與能源價格的相關性非常高。從指數趨勢衡量,尿素指數與煤炭指數走勢的相關性高達83.17%,而尿素指數和石油天然氣指數的相關性則高達80.31%。在階段性的時間內,能源價格走勢對尿素(氮肥)具有決定性的指引作用。

  能源成本變化衝擊化肥生產。由於化肥價格高企,挪威化肥生產商雅拉在2022年第二季度向農民交付的化肥減少了22%。 歐洲化肥減產風波將持續多久?“這主要取決於天然氣供應和價格變化情況。”張淩璐對記者分析,在俄烏兩國關系未出現實質性好轉、歐洲可替代氣源無法完全彌補俄羅斯供應缺口的情況下,天然氣供應短缺情況將持續。而全球極端天氣的演繹或導致當地冬季取暖季對能源的需求更進一步提升,可能再度擠壓氮肥生產氣源。

  “如果歐洲天然氣緊缺問題無法充分緩解,天然氣價格也難以明顯回落,那麼歐洲氮肥生產也難以全面恢複。”張淩璐表示。

化肥供需格局關鍵在俄烏局勢

  全球化肥生產主要集中在亞洲、北美洲和歐洲,以上三個地區化肥生產占到全球化肥生產總量的90%以上,其中又以東亞、北美、南亞、東歐(俄羅斯)為化肥的主產區域。從貿易格局來看,歐洲是全球主要進口化肥的地區,而俄羅斯、中國、加拿大、美國則是全球主要的化肥出口國家。

  張淩璐稱,歐洲當地化肥生產能力下降,將導致歐洲從其他地區進口更多化肥。而歐洲對俄羅斯化肥的制裁意味著其化肥進口源轉向其他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擠壓全球其他地區化肥進口的市場份額,不排除進一步加劇全球化肥供應緊張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氮肥出口國、第二大鉀肥供應國和第三大磷肥出口國,俄羅斯在世界化肥市場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nextpage>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9月1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如果更多的俄羅斯化肥無法到達未來亟需作物生產的國家,就可能出現“市場緊縮”的危險。他補充稱,消除化肥出口障礙“絕對有必要”。

  俄羅斯副外長魯堅科9月9日表示,此前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和聯合國簽署的從黑海港口外運農產品協議并未按計劃實施,很多運糧船從烏克蘭港口駛出,但俄羅斯的糧食和化肥出口依然面臨種種問題。

  俄羅斯總統普京9月9日在主持俄羅斯安全會議時說,俄有意將數十萬噸滯壓在歐洲港口的化肥免費提供給急需的發展中國家,首先考慮提供鉀肥。普京說,今年5月至8月,俄羅斯向其他國家提供了700萬噸化肥、660萬噸糧食。歐盟禁止通過歐洲港口向其他地區提供俄羅斯化肥的歧視性做法是不可接受的。

  “俄羅斯化肥順暢供應全球市場能有效緩解化肥供應緊張形勢,全球化肥供需格局關鍵在於俄烏局勢的發展。”德國哥廷根大學經濟學教授於曉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化肥成本對糧價支撑或持續至2023年

  化肥作為“糧食的糧食”,對糧食增產貢獻率在40%~60%,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受多方因素影響,國際化肥價格較年初已上漲3倍左右。

  目前,北半球種植高峰已過,接下來的3~4個月是南半球的春季播種周期,而南美洲則是繼亞洲和歐洲之後的第三大化肥進口地區,僅巴西化肥進口就占全球的12.5%,位列全球進口份額第一。“如果導致歐洲化肥減產因素持續、全球化肥貿易格局改變、歐洲進口持續擠壓其他進口國份額,不排除此後一段時間南半球春季作物播種時,化肥施用需求將進一步推高全球化肥價格。”張淩璐表示。<nextpage>

  於曉華表示,如果歐洲能源危機惡化,高能耗的化肥廠停產局面持續,歐洲多國預計在國際市場上高價“搶奪”化肥,從而推高國際化肥價格。同時,考慮到歐洲農業經營多依托期貨和長期合同穩定農業生產要素、把控價格波動風險,化肥等農資價格上漲對於糧食價格的傳導效應目前尚未充分體現。如若化肥價格保持高企,其對糧食價格的支撑將持續至2023年。 

  在張淩璐看來,化肥價格對糧食生產和供應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種糧積極性與作物收成受損兩方面。

  其一,化肥成本提升導致農民種植成本上升。若糧食價格上升幅度不及化肥價格上升幅度,則農民種植利潤將被嚴重壓縮。若全球各個國家無法及時出台種植補貼等措施,則農民對新一季作物種植的積極性將會大打折扣,從供給端減少糧食生產。

  其二,化肥成本提升,歸根結底是由於生產原料供需缺口較大所致,而原料成本的持續走高將導致各地工廠對於化肥的生產積極性大幅下降,化肥供應量下降明顯則進一步影響可供施肥的數量。在此情況下,即使農民種植積極性保持不變或高漲,但受制於化肥緊缺,農作物的“糧食”下降勢必減少作物收成,間接影響糧食供應。

  雖然化肥和能源價格高企增加糧食生產成本、削減糧食產量,進而對糧價起到支撑,不過,目前也有一些給糧價“降溫”的利好因素。 

  據聯合國公布數據,截至9月中旬,約300萬噸裝載糧食和其他食品的船只離開烏克蘭,裝載的貨物中玉米和小麥占比分別達51%、25%。7月22日,俄羅斯和烏克蘭達成《黑海糧食倡議》,從而使得烏克蘭糧食恢複從敖德薩等港口運至全球市場。<nextpage>

  自俄烏衝突2月24日升級以來,烏克蘭的糧食出口以及俄羅斯的糧食和化肥出口都受到了嚴重打擊。黑海糧食外運暢通有助於緩解糧價壓力。迄今,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已連續5個月下跌,8月食品價格指數較今年3月高點下降了近14%。

  聯合國黑海穀物倡議協調員阿蔔杜拉(Amir Abdulla)在9月中旬的新聞發布會上稱,糧價下跌意味著那些囤積糧食的人開始賣出,意味著市場上的糧食供應增加了。

  不過,客觀上,糧食安全危機尚未解除。據聯合國公布數據,在全球範圍內,80多個國家中有創紀錄的3.45億人目前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45個國家中有多達5000萬人面臨在沒有人道主義援助的情況下陷入饑荒的風險。

  各國攜手保障全球糧食供應,仍任重道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