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上海舉辦兩岸關係研討會 兩岸學者熱議統一
http://www.CRNTT.com   2022-12-17 00:39:20


主會場(主辦方供圖)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 張爽)華東師範大學台灣研究院、上海海峽兩岸研究會、華東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聯合舉辦“中共二十大對台方略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12月16日舉行主旨發言,與會學者認為,台灣問題非常敏感、非常複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需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開闊的政治格局,甚至需要堅定的政治定力和高超的鬥爭的藝術。台灣問題是整個國家的各方面工作的一個部分,所以必須要從全局的高度去認識和理解解決台灣問題、推進國家統一這項工作。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表示,英國《經濟學人》去年4月出版的封面標題,曾把台灣視為“地球最危險的地方”。在這份雜誌今年11月出版的“2023全球大趨勢”年刊中,台灣和烏克蘭被拿來相提並論,意味著台海在2023年仍然有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趙春山說,中美兩國領導人在G20舉行埸邊會的目的,就是為了“避戰”。“習拜會”長達3小時餘,雙方各自劃出了“紅線”,唯一的共識是持續對話和控管分歧,即“鬥而不破”,避免讓雙方的戰略競爭升高為軍事衝突。

  趙春山認為,在兩岸長期的分治下,統一已成為一項钜大的政治社會工程。習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確有其深思熟慮之處。統一的精神建設比物質建設更重要。

  趙春山說,兩岸目前沒有溝通機制進行控管分歧,就必須以戰略定力來從事危機管理,不要讓戰爭出現在中國人居住的土地上。

  香港新範式基金會總裁、原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太平紳士、銀紫荊星章邵善波表示,2049年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已經為統一問題定下時限。有時限,就必需有時間表。同時,百年未見的大變局直接影響台灣問題。大變局意味著全球實力平衡出現大變化,意味著中國、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其中大變局中最重要的變化是中美關係的根本變化。

  邵善波認為,統一的問題基本上是一個政治問題,如果要積極解決統一的問題,就要先解決三個問題:第一,軍事上有沒有能力統一;第二,如何處理美西方對統一的反應;第三,統一之後如何處理台灣的治理問題。

  廈門大學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創中心主任、教授劉國深表示,台灣問題非常敏感、非常複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需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開闊的政治格局,甚至需要堅定的政治定力和高超的鬥爭的藝術。台灣問題是整個國家的各方面工作的一個部分,所以必須要從全局的高度去認識和理解解決台灣問題、推進國家統一這項工作。中央要求強化對台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就是要展現出大陸的制度優勢,形成強大的對台工作的合力。

  劉國深說,堅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推進祖國統一,這是統一的歷史方位。我們要把握好國家統一跟民族復興之間的關係,中國的綜合實力從1949年到現在已經大幅提升了,現在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台灣“獨立”更加不可能。我們一定要相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是牢牢掌握在中國大陸手中的,外部勢力和“台獨”分裂勢力要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結果只是讓一個中國原則在全世界更加穩固了。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這個論斷是非常正確的。

  對於統一的戰略思路的問題,劉國深認為,台灣問題因為牽涉到外部因素,也關乎兩岸中國人的幸福的生活,所以絕對不僅僅祗有硬實力就可以,我們還要有令人信服的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自身的發展進步。當前大陸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持續增強對“台獨”分裂勢力的威懾力、控制力,同時提升對台灣民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影響力。

  華東師大俄羅斯研究中心、周邊中心主任、台灣研究院學術委員馮紹雷表示,世紀之交,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家弗朗索瓦·吉普魯曾經提出“亞洲地中海”的概念。他認為,發展中的東亞、也可稱為西太平洋地區——具體地說,從日本海到馬六甲、從海參崴到雅加達的西太平洋和廣大沿海國家與地區, 可以像歐洲地中海經濟文明圈一樣,不光通過長期經濟發展與合作,而且,也可以在政治、社會、科技、文明構建等各個領域為人類作出長時段貢獻。

  馮紹雷說,無論整個中國沿海經濟的發展;也無論是兩岸與南海的穩定,尤其是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實現,需要在“亞洲地中海”的宏觀背景下來加以推進。在區域經濟合作的背景下推進祖國統一事業,可能會花費較長的時間,也需要更大的耐心。其中,還一定會再經歷類似於“佩洛西竄訪”緊張對峙的嚴峻考驗,因此,也難以完全放棄非和平手段作為後盾。但是,盡可能地避免類似俄烏戰爭的惡果,以最大的戰略定力和決心、最大耐心爭取兩岸和平前景,這更加符合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初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