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外資對台不信任感難以化解的原因,黃齊元說,國際間都認為台海隨時可能爆發衝突,但台灣的執政當局卻沒有實質對策,政府只是一再以口頭表達,否認風險,並強調台灣很安全,但現在台海情勢嚴峻已經到達了一個程度,國際之間都有評估,甚至還有擬定所謂撤僑計劃,面對相關情形,台灣當局仍必須承認國際上普遍認為台灣事實上是不安全的,現在政府的口頭說法,沒有辦法說服外資,即使最近有將“抗中保台”的說法改成“和平保台”,但“和平保台”有兩個前提,第一個要有和平紅利,但投資人迄今看不到和平紅利。第二個就是和平基本上兩岸要有對話,接著才有和談、和平的空間,這點也看不到政府有實際作為。
他說,假如兩岸沒有積極的對話和談,事實上策略性投資人對台灣的投資適宜程度仍會相對保守。在以上情況之下,也就不難理解,台灣的公司做一個“純台灣公司”所面臨的極大風險。
黃齊元提到,去年台灣上市公司環球晶圓有意併購德國的同業世創(Siltronics),最後被德國否決,德國的理由同樣也是基於地緣政治考量,所以回到輝能科技要宣布到法國投資,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迴避掉純台灣公司的性質,確實符合投資策略布局的立場。
黃齊元表示,面對台灣地緣政治風險陡升,台灣的企業漸漸出走會成為趨勢,不過即使沒有地緣政治因素,台灣的企業也應該走出去,達到國際化,因為台灣本地“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的環境也不便企業主擴大投資,特別是高耗能、高勞力密集的產業,在五缺的情況無法改善之下,台灣的投資環境都難以達到永續持久,因此台灣企業出走是可預見的未來趨勢,只是地緣政治風險的上升,加速了相關趨勢的發生。
針對外資未來走向,黃齊元認為,外資基本上從今年開始對台投資會越趨保守,轉捩點會是在2024的大選過後,外資在明年大選結果出來之前,不會對賭加碼投資,或者有重大的案子放在台灣,而是會放慢投資腳步,或者是暫時不投資,或者減少投資金額,財務性投資者同樣可能降低投資金額,直接的投資者則可能暫時不投資,因為最大的變數就是在明年的大選,在此之前,外資對台投資都會採取避險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