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表示,當時的陸委會主張“兩岸關係依事實予以明確定位,目的在確立兩岸間的平等地位。”並強調各項相關政策不變,包括推動兩岸建設性對話,與良性交流的政策,追求兩岸“雙贏”的決心,及追求中國未來在民主、自由、均富下統一的既定政策沒有任何改變。政策未變,“自不存在所謂‘修憲’、修法、修改國統綱領的問題,更談不上是改變現狀或製造麻煩”。
施威全說,雖然李登輝政府的陸委會措詞強硬,可是保留模糊空間,且在後來發表的英文版本內容,文字不是用“Nation to nation”,也不是用“Country to country”,而是寫“State to state”。用State論述代表“政府”的意義比較強,較為接近“兩府”關係的論述。所以即使是李登輝當時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到後來仍保持模糊與詮釋的空間在其中。
當然,施威全指出,北京不管李登輝怎麼轉圜,反正對於以上論述必然是反對到底,柯文哲也很清楚,所以在本來就模糊的論述上,再進一步於文字概念上打轉,顯然柯有在思考相關問題,也就是如何不過度與北京對立,講出台灣選民也能接受的說法。
施威全認為,柯文哲明白相關論述能創造話題,卻又不會碰觸紅線,且在創造話題的同時,也能嘗試吸引一些原來沒辦法觸及到的選票,但無論如何,對柯的選情而言,以上都只是輔助,因為柯的選情本非奠基在兩岸論述上,柯文哲只要在兩岸主張上不出錯,安全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