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生認為,中國已藉此展現有能力追趕當代半導體技術,接下來該觀察的重點在於,新一代半導體技術的競爭。其實當代半導體技術與製程的競逐以不具太大意義,當台積電製程已經邁入2奈米甚至1奈米,差不多到極限了。而中國大陸現在可以在多重禁令之下生產出7奈米製程,後續往更精密的方向發展,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關鍵是,中國因為受阻礙所採用的方式與國際間截然不同,有可能因此在新一代半導體技術搶占先機。
李隆生舉例,筆記型電腦的CPU從單核心走到多核心的過程中,一開始各家走的路線是提高核心的頻率(GHz),透過增頻讓處理器的運算速度加快,可是提高頻率伴隨而來的就是散熱問題。之後才有人開始提出另一套思路,也就是未必要侷限在單一核心增頻,而是朝多核心發展,從單核心、雙核心一路16核心去發展,以另外一種方式去達到提升運算效率的目的。
他說,上述例子告訴我們,科技終究會找到出路,中國現在無法採用既有技術發展半導體,但卻可能開創自己的道路,加上當代半導體技術基本上已到達極致,根據摩爾定律(Moore's law),半導體業的製程與技術,每隔18到24個月就會進入到下個世代,現在半導體製程進入1奈米等級,看起來不易繼續下去,接下來所面臨的會是新技術的探索與變革。因此中國半導體要繞道超車的並不是在當代製程的競爭,也不是在追趕ASML用在高階製程的EUV設備,而是放眼新一代半導體技術的布局,就如同先前華為領先全球推展5G通訊技術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