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談當前經濟形勢和2024年經濟工作
http://www.CRNTT.com   2024-01-30 08:58:43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面對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等多重挑戰,2023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回升向好的成績單,殊為不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有針對性地回應讀者關於外資、消費、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疑惑、困惑,本刊邀請專家暢談體會,分析形勢,答疑釋惑,從而凝聚共識,增強信心。

  如何形成消費和投資的良性循環

  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應如何推動二者形成良性循環?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從增加總需求的層面來看,消費與投資都是總需求的構成部分。給定兩者在GDP中的占比,兩者增速的提高都能導致GDP增速的提高。但從經濟增長的層面來看,消費與投資的性質完全不同。投資意味著資本存量的增加,而資本存量的增加將導致潛在經濟增速的提高。潛在經濟增速的提高,意味著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情況下,居民可以享受更多的消費。因而,在消費和投資之間的選擇實質上是在現在消費還是在未來更多消費之間的選擇。希望現在消費就減少投資,希望未來更多的消費就增加投資。

  決定消費的最重要變量是收入,收入預期在很大程度上是當前和前期收入決定的,同時也會受某種非經濟的重要外部衝擊影響。在預期偏弱、經濟增長無力、物價普遍下降情況下,由於可以創造“擠入效應”,帶動以盈利為目標的其他投資,廣義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對啟動經濟增長尤其重要。如果居民消費的增長不能建立在收入持續增長以及對這種增長的穩定預期的基礎之上,即便是政府發放補貼,居民仍可能把額外的收入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簡言之,除非出現某種難以預料的良性外部衝擊(如某種重大技術突破),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需要以廣義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啟動。

  怎樣看宏觀數據和微觀感受之間的“溫差”

  問:2023年以來,宏觀數據和微觀感受之間的“溫差”受到人們的關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黃衛挺:理論上,任何一個市場經濟體都存在一定的“溫差”,特別是經濟規模越大、經營主體越多元,也即經濟學所說的存在大量的異質性個體,在經濟周期波動中這種“溫差”越是明顯。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溫差”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有一定的普遍性,其背後體現的是經濟運行中整體性與結構性的差異。最為典型的例子是物價,高收入者眼中的低價可能是低收入者眼中的高價,而反映在宏觀數據上,衹有一個代表整體水平的物價指數。

  宏觀數據和微觀感受之間的“溫差”,很多時候也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觀成分,這些主觀成分主要源於兩方面。一方面,疫情轉段之後我國經濟處於持續的邊際改善階段,呈現出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特徵,這是存在“溫差”的大背景。對於企業和普通百姓來說,其對復甦過程的主觀感受與經濟完全復甦狀態的主觀感受是不同的,特別是邊際改善往往發生在先行領域,體現在先行指標上,很多企業和個人並不能及時有效地對此進行感知。另一方面,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動力、發展方式和發展路徑也隨之升級,但有的企業仍然習慣於高速增長階段的經濟運行模式,特別是以經濟增長速度的單一指標片面地衡量經濟發展,未能全面適應、感知和評價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經濟全貌。這種“溫差”未必完全反映經濟運行的真實面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