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福建:閩劇振興好戲不斷
http://www.CRNTT.com   2024-06-19 13:25:53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據新華社報導,三坊七巷衣錦坊,古雅的水榭戲台上,《牡丹亭》選段如泣如訴、情意綿綿;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古韵今風交匯的非遺展示館裡,《林則徐充軍》選段唱腔憂憤、慷慨激昂……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閩劇“邂逅”福州古厝,勾畫出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線。

  閩劇,又稱福州戲,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中國戲曲劇種,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上世紀80年代,缺人、缺錢、缺優秀劇本的困境,讓閩劇陷入發展低谷。福建省第16屆、第17屆戲劇會演上,福州竟沒有一台閩劇入選。到上世紀90年代,福州市從軟硬件、體制機制等方面入手,振興閩劇。進入新時代,閩劇發展迎來新的春天,“老樹”又開“新芽”。

  福州閩劇院新編古裝閩劇《過崖記》,講述了因一名囚犯英勇救人而引發的關於人性美與醜、正義與邪惡的拷問,以閩劇藝術的美學特質,通過跌宕起伏的戲劇情節設置,引發觀眾共鳴。今年3月,該劇亮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贏得滿堂彩。

  “一方面突出閩劇特色,另一方面在劇本創作、舞台和音樂設計、演出等各個環節努力創新,區別於偏重敘述故事的傳統老戲,《過崖記》更注重呈現人物內心的糾結和掙扎。”福州閩劇院院長、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主任楊東說。

  《過崖記》大放異彩,是近年來閩劇好戲不斷的縮影。楊東表示:“閩劇發展要與時代同步伐,要以守正創新為己任,要用明德引領風尚。”

  對閩劇固有的音樂形式、曲牌、唱腔韵味,要傳承保護好。比如,閩劇演出之前,大多會加演一小出《女加冠》折子戲,曲牌為《雙貴子》,取其喜慶吉祥之意,很受觀眾青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