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施政報告有關發展政策措施記者會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1-10-09 00:20:44


記者會現場(中評社 梁帆攝)
 
 
  中長期的潛在土地供應為4 100公頃。這亦是為何行政長官說,面對3 000公頃的土地短缺大家不用擔心,我們有信心找到足夠土地以應付短缺。這些項目的分佈體現了《施政報告》論述的兩個都會區的發展佈局,大家看看投影片,會發現大部分潛在供應在屬於維港都會區的交椅洲人工島,以及在香港北面的北部都會區。雖然潛在土地供應總數超越估算的3 000公頃土地短缺,但是考慮到其中某些預計的土地供應或最終可以因為可行性或其他原因,而未必能全數兌現或全數合時兌現,所以政府須審慎及盡力推展所有供地項目的規劃工作。因此我們覺得,若我們較預計短缺的3 000公頃土地,再找多一點,絶對是理想和合乎現實的做法。
 
  接下來讓我概述一下房屋方面的土地供應情況。如行政長官所說,要徹底地解決香港市民“住”的問題,需要的是持之以恆供應土地的決心。去年,我們公佈覓得約330公頃土地,可以在2021-2022至2030-2031的十年期內興建約316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去年其實是我們近年預計的供應上,首次超越《長遠房屋策略》估計的十年公屋需求。
 
  今年更新的數字,顯示我們在未來十年間,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可興建約330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這是另一個新高,亦反映我們多管齊下的覓地策略開始見到成效。以單位數目來說,來源分佈和去年的大致相若,供應主要來自:新發展區及大型發展項目,約佔百分之三十九;多幅已/將會改劃作公營房屋的用地,即個別地塊的改劃,約佔百分之三十六;以及其他種種項目,包括粉嶺高爾夫球場部分用地和多幅已檢視具房屋發展潛力的棕地群等,約佔百分之二十五。未來我們會密切監察土地交付進度,特別是後五年期的項目,行政長官已要求發展局和運房局一起按季度向行政長官提交報告。
 
  在私營房屋土地供應方面的情況,我們亦爭取未來十年準備約170公頃土地,透過賣地或鐵路物業招標,為市場提供可興建約100 000個私營房屋單位的用地。在這100 000個私營房屋單位中:約百分之四十來自新發展區/新市鎮擴展區;另外約百分之四十六來自政府在新發展區/新市鎮擴展區以外不同位置的個別賣地項目;以及約百分之十四來自已進入設計階段的港鐵項目,主要是東湧東站和小蠔灣車廠上蓋的相連發展。以上數字並未計及市區重建局的項目,因涉及收購重建,較難預測中長期情況,亦未計及屬於市場行為的私人土地發展和重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