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現場(中評社圖片) |
建立“北都管理局” 提高城市規劃發展效率
中評社記者:您如何評價新一份施政報告?港府的治港思維較之前有何改變?
洪為民:我認為港府在治港思維上有兩大改變,一是過去香港做規劃,一般只考慮香港自身,特首林鄭月娥提出以前的規劃深圳河上皆是“空白”,而這次施政報告標註出羅湖、福田、南山、前海等毗鄰香港的地區,整個新界北的規劃其實是涵蓋到深圳的產業布局,讓香港和深圳兩城之間形成呼應。二是港府過去的方案是集中精力找土地,為了“蓋房”而“找地”,所以大家都認為香港有土地問題,但其本質是居住問題。而今時今日的港府從純粹用土地解決居住問題的一元化思維轉變至利用“基建、就業、土地”的多元思維,北部都會區的規劃不僅是圍繞居住問題,而是決定將北部打造為一個配套設施極為健全的核心都會,其中會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同時解決就業問題。
在基建方面,首次運用到“基建先行”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內地其實司空見慣,但香港過去的模式首先需考慮當地是否有足夠多的人口居住,是否有這麼大的需求,是否能收回投資成本等。但需求能夠被創造,當運用“基建先行”的思維建設鐵路連通洪水橋,北環線擬延伸到河套地區等,未來住在新界北的市民,就能跨境就業,需求的增加就會“水到渠成”。其次,跨境基建讓港人能深圳或大灣區就業,亦會解決部分就業問題。再加上施政報告中北部都會區將創造15萬個就業崗位,包括靠近河套地區的科技城、西邊的元朗和洪水橋形成的核心商業區,以及靠近羅湖的文錦渡綜合發展樞紐都能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亦進一步提高了對居住的需求。這一次“基建就業相配合”的概念,能使土地開發更加高效,形成規模效應,因此港府現今能夠考慮如何最大化釋放土地價值,“三管齊下”、“撥雲見日”般疏通香港死穴。
中評社記者:在《2021施政報告》中,特首在報告中提到59次“前海”。同時,報告中亦將北部都會區和“兩城三圈”作為重中之重,您對此次港府的規劃有何評價?
洪為民:雙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分別指西邊的深圳灣優質發展圈,它與前海對接;中間的港深緊密互動圈連接河套與羅湖;東邊打造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今年9月我幫國家發改委做了一份口岸經濟帶的研究報告,提出了在西北建立“核心商業區”,港府現在把它叫做“核心商務區”,其意思一樣。未來新界提供的就業考慮和深圳有關聯,在這種情況下,前海就能夠對接金融、專業服務、科技和現代物流業。
今時今日跨境電商正發展蓬勃,但香港跨境電商的配套欠佳,香港通常作為物流運輸的中轉地,貨物往往停留不足一天,但幾家在港的物流企業倉庫極為分散,倉庫周邊基礎設施落後,同時缺乏物流現代化,很少有機械化分流等環節,倉儲成本在香港偏貴,不利於物流貿易行業。產業政策無外乎有三個抓手,分別是撥款、稅收和土地。如果香港的土地完全是由自由市場經濟的模式運作的話,相同土地面積下肯定是商業大廈比倉庫帶來的價值更高,那自然而然就沒人願意做“虧本買賣”。因此須在產業政策方面下功夫,雖然部分地區已經被港府確定為物流用地,但成本還是太高,可以嘗試限租金的方法。尤其在新界西北的地方,如果要開發物流用地,還是要把價錢壓下來,稍微干預市場。對港府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需繼續解放思想,突破以往的桎梏,這相悖於他們一貫以來的工作思維,但確實現在的情況是市場失靈、失衡。其實這不僅僅是幫物流業,亦同時一環接一環地助力了跨境電商與跨境金融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