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炳逢建議,如果政府堅定實施“動態清零”的策略,全民實名制健康碼跟蹤必須全面馬上開展,輔之以精準疫苗氣泡引導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加上更強的疫苗接種要求,在適當照顧一小部分未能接種疫苗的群體安排下,達至接近全民接種的保障目標,這樣才足以逐步開放活動空間給各行各業。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有實名制追蹤健康碼,市民所到之處能夠跟蹤,建立有科技含量的大數據預警系統,一有感染源頭,馬上追蹤到關連個案,截斷隱形傳播鏈,然後再實施局部封閉檢測,效果肯定比現在疲於奔命地找出感染源頭及關連個案來得容易及快速,也大大降低傳播鏈的不確定性。如果政府早有預案,建立一套背靠大數據和其他資訊科技的追蹤系統和應急機制,就不至於再有新疫情時顯得狼狽。
黃炳逢談到,特區政府一直以來抗拒考慮全民檢測的手段,進行篩查儘快找出傳播隱形鏈,堅持說此法在香港行不通,估計是擔心執行能力及行政配合的問題,也害怕社會反對的聲音大,政府官員難於招架此法帶來的不確定性,為了迴避相關問題,不能果斷實施,否則以內地已經在各地實行的例子,甚至是澳門的例子,“動態清零”在可控範圍內達到一定的縮短疫情效果,精準分隔了風險度不同的社區,最少是在14億的人口範圍內,維持住最少的感染率及死亡率,同時加快疫苗的接種和藥物的研發,成效有目共睹。短期內強勢堵截外來輸入源頭的同時,進行全民檢測是短期內應變,縮短抗疫時長的重要配套選項,特區政府有必要認真考慮。
黃炳逢說,大家很清楚無論特區政府在實施更軟性或更強制性的措施方面,都會存在風險,順得哥情也會失嫂意,根本沒有最好的方案。但如果特區政府沒有顯示出讓市民有信心的全局部署和疫情規劃,在一些關鍵的問題上又不採取果斷的行動,只是在危急的時候採取局部強制措施,只會是守株待兔,失去主動權,只圖一時的緩和,總歸不是辦法,社會只會越來越承受不起隨時變換措施所帶來的衝擊,無所適從,這樣就只能由全社會來埋單。調整香港防疫佈局不能再拖,香港特區政府除處理疫情外,需要建立有效、有系統的各種危機應變機制,採取有效的科技手段,超前作出準備,加強調度各種人、財、物的綜合能力,端正官僚的處事心態。新一波疫情正在進一步考驗政府的綜合管治能力,測試官員的解決問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