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4月10日抗疫記者會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2-04-11 00:21:35


 
 
  行政長官:剛才我已提及,若市民純粹在四月八日、九日、十日這三天進行快速抗原檢測,我們當然呼籲,若檢測呈陽性,即有兩條線,他們應經衞生防護中心的網上呈報系統呈報。呈報是有好處的,一個更大的好處是幫助香港更好掌握疫情,亦有助我們安排這些檢測結果呈陽性的市民接受家居支援、隔離或入院治療。對個人來說,若是一名僱員,他呈報後將會獲發有法定效力的“隔離令”,其同住家人將獲發有法律效力的“檢疫令”,兩者在《僱傭條例》下都會視為可證明他需要放病假,從而其僱主須履行與他的僱傭關係中就病假的勞工權益,所以請大家繼續呈報。
 
  我們沒有就怎樣的數字才算成功訂下指標,不過,當時在四月八日啟動,是預計即使呈報的陽性個案數以千計或過萬,我們也有能力應對,因這一個多月來我們不斷提升能力,尤其在支援家居隔離人士以至指定診所、派送物資包或安排入住社區隔離設施方面。現時似乎每日呈報的個案完全在我們的處理能力之內,因我們預計即使達10 000、20 000宗,我們也能處理,而現時──昨天──只新增數百宗個案。事實上,在疫情的處理上很難訂一個硬性數字,因每一波疫情也不同。我曾說,在過去四波疫情,我們在最高峰時曾錄得單日149宗確診個案,當時已採取很嚴厲的措施,包括把立法會選舉延期一年;但到了今日,我們處理的是傳播性極強但病徵極少、殺傷力亦不是很大的Omicron病毒,加上我們已有能力應對──有隔離設施,醫院亦有更多新冠病床,而且有疫苗接種,若用以前例如二○二一年的數字為指標而立即收緊措施,似乎從公共衞生角度也不完全適合,而且我還要考慮香港的經濟和市民的接受程度。因此,上次我在三月二十一日宣布時的說法是這樣的:這些社交距離措施已實施三個多月,只要疫情沒有反彈,並持續呈下降趨勢,就是可開始放寬的時候,但我們也並非立即放寬,你記得我們公布分三階段、三個月放寬,所以部分在第599F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下的指定處所須待第二階段才可重開,在第一階段仍須關閉。目前的數據明顯是符合的,即使在第一天全民快速抗原測試新增數百宗個案,仍然符合大前提,即沒有急速反彈,而整體數字亦平穩;核酸檢測呈報的陽性個案亦減少很多,現在每日只有800多宗,並會持續下降,所以是時候細化如何放寬這些社交距離措施。
 
  學校也一樣──學校更嚴重,因若學生不能回校上課,對他們的影響很大,不但影響學習,亦對他們的心理和社交方面有影響;特別對於弱勢社群的學生,他們的居住環境較狹窄,需要更多空間讓他們學習和與其他人相處、互動等,所以在復課方面,我們會更加堅持管理好風險,從而讓學生回校上課。至於復課須採取甚麼措施以更好管理風險,我將於日內連同教育局局長向大家宣布。多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