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仇長根:“客家文化”之根脈與傳承
http://www.CRNTT.com   2024-11-06 00:44:37


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段曉魯攝)
 

  當前,國際風雲變幻莫測,兩岸關係嚴峻複雜。在此大背景下,香港、台灣、上海學者在這裡研討“中華民族與客家文化”,就“客家文化與中華民族的緊密關係”“港台客家文化的根脈與傳承”等議題進行坦誠交流,建言獻策。而且,會後將舉行“香港大埔、台灣大埔、梅州大埔”即三地大埔客屬青年“尋根”首發禮剪彩儀式,的確意義非凡。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兩岸客家人凝聚著美好的“共同記憶”,未來更應擔當起傳承中華文化和客家文化的歷史責任。這也是中華文化和客家文化的當代價值與歷史意義。

  這次活動,深受啟發。我認為粵、港、澳、台客家在兩岸融合中,可以大有作為:

  一是,粵港澳大灣區在兩岸融合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大灣區跨越兩個特別行政區和九個城市,面積達5.59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8617萬多,是大陸“珠三角”經濟發達區域,也是中國經略南海的橋頭堡和出海黃金航道。港澳一直是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重要“橋梁”,廣東則是台商最早投資大陸的地區之一。粵港澳台全力對接融合,可為建設國家戰略發揮重要作用。

  二是,香港可扮演金融、法律、人才等功能性重要角色。港台關係,淵源流長,制度相同,具有“融合發展”的先條件。香港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旅遊、信息服務”中心,也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又有完備、扎實的法律基礎和各類營運管理人才。加上香港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與台灣有著天然的“相融性”和“互補性”,可以充分發揮出來。

  三是,建立服務於“兩岸融合”的粵港澳台專門機構與機制。貫徹中共20屆三中全會《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精神,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大有“文章”可做。建議在“大灣區”建立新平台,吸引更多台青到“大灣區”學習、工作、創業,促進粵、港、澳、台“四地”融合發展。

  “中華民族與客家文化”研討會(“講客堂”第12講)於11月4日上午在香港恒生大學舉辦,主辦單位為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協辦單位有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香港新界大埔鄉事委員會、台灣中華教育文化經貿促進總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