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觀察:香港冀從“再工業化”中尋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22-05-28 00:34:55


立法會(中評社 盧哲攝)
 

  針對該議案的辯論,議員發言十分踴躍。多位議員認為香港工業發展滯後,政府對工業發展支援不足。

  新民黨主席、議員葉劉淑儀指出,香港製造業的發展,因過去政府政策過於短視而“失去發展的黃金十年”;議員林素蔚認為政府缺乏宏觀政策指導,令工業難以轉型,並認為“再工業化需政府轉換腦袋、改變思維,主動落場進行前瞻性規劃”,“若政策得宜本港工業可再起飛”。議員李浩然認為,推動“再工業化旨在思維革新,反之做再多都會在微小之處有阻滯”。

  提出修正案的選委會界別議員黃元山強調未來工業和創科發展互相緊扣、重點提出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策略;立法會商界(第三)議員嚴剛建議特區政府應充分利用珠三角產業配套的優勢,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重點打造香港的工業品牌;選委會界別立法會議員容海恩表示,“工業4.0”是目前全球工業發展的趨勢,然而根據報告,本港只有一半的企業對“工業4.0”有認識,情況不理想;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指出,在推動“再工業化”時,特區政府可以與大灣區分工協作。

  在立法會辯論了兩天之後,“制訂全盤工業藍圖,推動香港工業發展”議案最終獲在席過半數議員支持通過。議案促請架構改組後將成立的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香港工業發展。

  其實,特區政府在2016年度的《施政報告》已提出“再工業化”,2017年4月宣布成立“創新、科技發展與再工業化委員會”,旨在以較高層次,統籌推動創科發展及再工業化;2020年7月推出“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新的智能生產線。可以說,政府在基建、資金等政策上提供了支持,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因欠缺具體的規劃和發展指標、導致推動產業時政策過於零散,具體措施落實力度不足,總體發展進度緩慢。可以看到,即使政策提出多年,製造業在2021年香港GDP仍只佔少於1%,四大產業卻繼續佔GDP 60%。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