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孫揚:香港人心回歸實質是信心重建過程
http://www.CRNTT.com   2022-06-22 00:21:59


孫揚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記者 海涵)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社會人心的“再回歸”,其實質是對制度與文化、家國與自我的信心重建過程。“人心回歸”首先要建立對國家發展道路和發展前途的信心。這兩年,雷霆萬鈞的手段使香港實現了由亂到治的轉折,“快刀斬亂麻”固然可以及時止損,但真正實現“人心回歸”還需要從根本上讓香港這座偉大的城市煥發新生,讓香港同胞真正感受到實現光榮與夢想的可能性。

  當前,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歷史大勢之下,人心的“再回歸”工作至關重要。應該怎麼來完成香港社會人心的“再回歸”?尤其是,如何推動香港社會思想上的“去殖民化”?

  孫揚表示,人心看起來是虛玄的概念,實際卻是人類歷史進程中最令人琢磨不透也最具磅礴力量的因素。25年前香港回歸之際,當時人們樂觀地認為“人心回歸”是自然而然的過程,事實上,世界上沒有哪塊領土經歷與祖國分合之後不需要進行心理建設。應該說,特區政府這兩年做了大量工作。首先,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以來,香港輿論環境明顯好轉。以往明目張膽反對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抹黑執法部門、攻擊“一國兩制”、散布“港獨”的言論受到遏制。其次,香港教育重回正軌。隨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解散,“愛國者治教”的社會基礎逐步建立。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及各大學學生會的影響力已明顯降低,校園政治生態得到顯著改善。再次,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將逐步取代備受爭議的通識教育科,成為香港高中必修課。該課程設計了“內地考察”環節,規定所有學生在高中階段必須完成,且必須由學校統一安排,宗旨是增加對國家的認識,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至於“去殖民化”,孫揚說,這需要歷史的耐心。回歸25年以來,香港保留了很多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生活方式,甚至連街道都沒有改名,這也正體現了中國作為泱泱大國的胸懷以及“一國兩制”的博大氣度。不過也正如香港社會有識之士所警惕的,殖民文化遺存有可能成為後人美化殖民統治的“烏托邦”想象來源,因此,有人建議,用侵略者和殖民統治者姓名命名的街道可以設立講解標牌,告訴人們真實的歷史。

  孫揚續指,深層次而言,人心的背後是信心,信心的憑據是制度,是文化,是對國家、社會與個人現狀以及未來的感知和判斷。因此,香港社會人心的“再回歸”,其實質是對制度與文化、家國與自我的信心重建過程。“人心回歸”首先要建立對國家發展道路和發展前途的信心,這裡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香港同胞往往通過內地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治理水平和民主法治發展狀況來判斷國家的整體情況。因此,每一次內地重大社會事件的發生,香港同胞也在觀察和思考:地方政府是否依法履職?行政權力有無濫用?公民權利是否得到保證?良政善治是人們共同的追求,某種程度上,祗有內地做得好,香港同胞才有信心,反之亦然。就香港本地而言,這兩年,雷霆萬鈞的手段使香港實現了由亂到治的轉折,“快刀斬亂麻”固然可以及時止損,但真正實現“人心回歸”還需要從根本上讓香港這座偉大的城市煥發新生,讓香港同胞真正感受到實現光榮與夢想的可能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