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和正弘表示,中國和其他國家所採取對其他相關國家的投資,避免對全球經濟分裂造成更大的影響。日本也希望做出貢獻,避免世界經濟出現分裂,希望能夠更好地加強與中國的雙邊關係。對日本來說,美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安全盟國,也是經濟合作夥伴;同時中國也是日本非常重要的經濟合作夥伴。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表示,亞洲世紀能否真正到來或到來了能否持續地存在下去,取決於亞洲內部問題能否得到妥善的解決。楊伯江認為有三點是非常重要的:要千方百計拓展深化區域內經濟合作、積極探索以亞洲方式推進區域治理、加強戰略安全對話。楊伯江表示,亞洲地區應該著力避免兩種趨勢,一是區域經濟發展平行化,二是政治安全上的陣營化。長遠來看,亞洲應當肩負起時代的責任,肩負起文明的責任,為世界和平繁榮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楊伯江表示,亞洲地區應該著力避免兩種趨勢,一是區域經濟發展平行化,這個平行化是1953年斯大林提出的概念,二是政治安全上的陣營化,長遠來看,亞洲應當肩負起時代的責任,肩負起文明的責任,為世界和平繁榮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Bert Hofman(郝福滿)認為,亞洲地區也可能是衝突和升級的地區,我們需要思考的是,這個世界應該比以前更加和平才能夠真正前進。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副教授兼中國項目協調人Hoo Tiang Boon(符祥文)表示,現在戰略性的現實是什麼?之前逆全球化或反對全球化逆潮流的趨勢出現,最核心的原因是什麼?我認為,就是中美之間的競爭關係,不是其他衍生出來的地緣對抗性。我認為中美之間的競爭是原則性、根本性的原因而造成亞洲地區諸有此類分裂式的一種立場出現,形成了一種新的格局。
馬來西亞亞洲戰略與領導力研究所所長Michael Yeoh(楊元慶)表示,亞洲和區域面臨的幾個挑戰:一是經濟增長,經濟繁榮必須成為亞洲的一個重要優先事項地;二是教育,我們要加強人力資源的發展,確保我們有技能、資源,大學畢業生、年輕人能夠在未來就業,很多國家在人力資源方面有供需錯配的問題。三是需要關注能源轉型到低碳經濟,加強在綠色能源和綠色轉型方面的合作也是很關鍵的。四是環境,我們要加強氣候變化,氣候行動方面的合作,包括要納入企業界、智庫、學術界,建立可持續,包容性的未來。楊元慶建議本地區智庫能夠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推動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印度協同基金會總裁Tobby Simon(托比·西蒙)認為,亞洲世紀應該有幾個特點:第一,國際制度、互聯網等這些共同特點應該成為我們亞洲世紀共同的特點;第二,不管在亞洲各個海洋區域我們都需要在共謀和原則之上共同探討;第三,經濟發展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我們發展數字化的經濟和技術。這些發展過程中應該秉持著公平公正的和平原則來進行合作,而且要保證不要讓一個人落下,不要讓一個國家落下,這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托比·西蒙認為,現在最大的挑戰是,是否能夠在不同區域之間,不同國家之間,不同文化層次和空間之間形成大家都能夠共商共量的平衡性發展的模式。制度建設能力方面也是至關重要的,大多數制度能力建設都是亞洲國家非常深入而非常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