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表示,通關以慢熱速度開展利大於弊。首先,內地旅客南下人流不似預期,相信會讓商界和市民從通關便有客來的“躺平”心態中驚醒過來,要重新吸引內地旅客來提振本港經濟,不但要提供更多購物優惠,更要改變之前對內地人的偏見,讓對方產生賓至如歸的新體驗。
社評認為,為釋除市民疑慮,私營醫療機構和港府應不厭其煩地講清楚,內地旅客來港打針絕不會佔用香港醫療資源,因他們所接種的二價疫苗是自費,是在不影響本港市民接種下進行,且並非所有內地人都能接種,須已打了兩針,若最近確診的須等三至六月才能接種。內地人對來港打針感興趣,正正反映對mRNA疫苗需求大。現在香港打開大門迎接內地旅客重臨,當局更應把握這個契機,既可解決內地人對mRNA疫苗的需要,又不會擠佔香港醫療資源,有助改變中港民眾對彼此間觀感,更可幫助本地醫療機構和內地中介賺錢。隨著“打針團”人流增加,帶來活水,刺激經濟之餘,又加強兩地恢復正常往還。
香港《明報》在社評《防重症屏障須鞏固 補針宣傳有待加強》中表示,本港復常步伐,過去一個月顯著加快,防疫措施大舉放寬下,近期新增重症及死亡數字亦明顯趨多,醫管局分析發現,當中不少個案都已打足3針,鑑於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會隨著時間過去而下降,當局有必要加強宣傳,提醒長者及有需要人士適時補針,從而鞏固本港防重症屏障。香港全面重開,新冠將成為風土病,解除入境人士的所有限制,乃是大勢所趨,當局可視乎香港內地恢復通關後公院負荷情況,適時考慮是否取消入境前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要求,至於海外及內地入境人士的疫苗接種要求,則應該早日劃一。
社評認為,香港復常走到現在這一步,全面重開乃是大勢所趨。香港對海外入境人士已無任何核酸檢測要求,若有足夠數據證明,通關未對本港醫療系統構成太沉重壓力,核酸陰性證明要求確可解除。目前本港對海外入境者有疫苗接種要求,內地入境者則無相關規定,其實應該早日劃一。倘若當局認為毋須要求內地入境者打齊針,海外入境者其實亦可免去。後疫情時代,撤去所有入境限制只是時間問題,與其考慮放慢重開腳步,不如設法鞏固本港防重症屏障。
社評強調,新冠風土病化,意味市民需要為個人健康負責,防止重症死亡,最有效方法就是打針。隨著疫苗通行證撤去,政府已無穀針工具,打針與否完全是個人選擇,當局可以做的事,是加強宣傳教育,呼籲市民適時打加強劑,尤其是針對長者及高危群體,解釋“補針”的重要。鑑於目前新冠疫苗不太長效,當局可以每隔數月至半年,安排外展隊到院舍等地方,為長者及有需要人士打針,確保他們得到充足保護。
香港《大公報》發表社評《通關開創好環境 金融創科齊發力》認為,香港與內地恢復有序通關,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事實上,香港近期推出的一系列搶人才、搶企業政策,都獲得了熱烈回響,例如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在短時間內共收到3800份申請,六成申請已獲批;不少龍頭創科企業以及高技術的初創公司表明在港設立國際總部意向等等。關一通,事事通。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得到了有力的彰顯,包括特區政府在內的社會各界,要乘通關的東風,在金融創科發展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全面發力,爭取早日取得實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