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國基:完善地區治理工作有五大方面好處
http://www.CRNTT.com   2023-05-03 00:37:40


行政長官李家超就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舉行記者會,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出席(中評社 盧哲攝)
 
 
  在新的地區治理架構下,政府將通過整合現有的督導委員會和統籌工作組,成立“地區治理專組”,以全局觀和更宏觀的角度考慮各種地區問題。陳國基表示,“這個由政務司副司長主持的專組,將根據由我主持的領導委員會所定下的策略方針,指揮和統籌相關政策局和部門的地區工作。”專組能有效協調和理順不同部門落實地區工作,解決一些需要跨部門或跨區處理,又或需要部門作彈性安排或酌情處理的地區問題。預計在今年年中,專組就會成立並舉行第一次會議。專組的常設部門代表將主要是民生部門,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視乎需要,這個組亦會增補其他政策局或部門。
 
  陳國基表示,此次完善地區治理工作,具體來說有五大方面的好處。
 
  第一,優化區議會職能和區議會主席。改革後的區議會會令政府能更有效地策劃和推展地區服務,亦因區議會不再有管理或撥款審批職能,這些職能回歸政府,符合行政主導,並可有效防止部分區議員濫用有關權力,阻礙政府施政。而由當區民政事務專員擔任區議會主席,可確保地區事務進行諮詢的主導權在政府手中,亦可更好地統籌區議會、“三會”及“關愛隊”,令他們互相配合,產生協同效應,目的是更有效服務市民。
 
  第二,完善區議會組成及產生方法,讓愛國愛港而且有志服務地區的人士,有多渠道參與區議會工作。更多有專業知識、各方經驗及有能人士可進入區議會,為市民服務。他們可以從不同渠道收集意見,可使政府更立體地考慮問題,有助制訂更合適的政策。居民求助時,有更多具能力和不同經驗的區議員可幫助他們。引入委任和地區委員會界別的議員,可有效矯正現行制度下,區議會以政治及民粹議題掛帥的問題。我們要指出,區議會組成不是越多選舉越好,而是要有合適的方法,讓合適的人加入區議會,服務市民。是次建議由委任、地區委員會界別和地方選區產生的議員比例為4:4:2,正正是要平衡區議會地方選區和整個地方行政區的利益,讓區議員不受小選區利益的局限,反而更宏觀地反映地區意見。
 
  而地方選區擴大,有利於整體思維,鼓勵大局觀,更宏觀地處理地區問題。此外,地區委員會界別及區議會地方選區選舉需要“三會”提名,以及地方選區選舉採用“雙議席單票制”,可增加政治局面的穩定性,並且更能有效反映大部分市民的意見。
 
  第三,引入資格審查機制,可確保“愛國者治港”。所有加入區議會的人,必須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區議會不會再成為鼓吹“港獨”平台並危害國家安全,回復以民為重。
 
  第四,履職監察機制,可回應市民的訴求。市民不單在選舉時可行使投票權,更可在區議員任期內,持續監察議員的表現,確保每一名區議員盡責履職,符合市民期望,這樣將會令所有區議員同心合力,更主動地盡心盡力服務市民。
 
  第五,強化地區治理架構。新設立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能確保地區治理架構下,各板塊的政策措施相互協調和配合,並以全局觀和更宏觀角度考慮各地區問題,能更有效和及時回應市民訴求。“地區治理專組”可有效促進政府部門之間就地區工作的協調和合作,快速制訂並指揮合適應對措施。
 
  陳國基強調,整個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服務香港市民,讓整體社會受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