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月:兩岸高質量融合轉型的三條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23-07-03 00:57:34


論壇現場(中評社 盧哲攝)
 

  兩岸融合發展路徑選擇方面,文章提出,兩岸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重點在於實現由“以成本為驅動力”的低水平融合向“以市場為驅動力”的高質量融合的轉型,具體包括以下三條路徑:

路徑1:擴大規模

  在推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投資與貿易是兩只最有力的“抓手”。在兩岸投資、貿易互動下行趨勢的今天,維持住兩岸經濟互動規模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基礎保證。因此,推進“以市場為驅動力”高質量融合之路的第一條路徑就是擴大規模,減少由於投資與貿易互動下降而帶來的融合水平下降。正如前文在機遇中所提及的,兩岸經貿合作規模可從三個方面著力:一是現有合作中外循環的減少須有內循環來彌補,這要依托於大陸內循環發展戰略,將兩岸合作的內循環蛋糕越做越大;二是新增產業的合作,一方面要降低台資企業對相關產業、業態的准入壁壘,另一方面對於高端生產環節需要加強兩岸的研發合作、創新合作,共同實現對“國產”替代。三是增加外部市場規模,借助“一帶一路”倡議、RCEP協議、兩岸共同市場等制度性建設,共同拓展新興市場。

路徑2:提升質量

  在上述三重結構性矛盾下,意味著傳統的“以成本為驅動力”的兩岸合作越來越弱化,兩岸低水平的合作只能逐漸萎縮。那麼,新的“以市場為驅動力”的高質量融合應該須在質量上有所提升,其渠道包括:一是科技含量的提升。採取多種方式增加兩岸研發合作,特別識別出兩岸具有合作研發基礎,但目前仍由西方主導的薄弱產業,爭取與大陸新型舉國體制相對接,展開合作研發,提升兩岸在國際上的比較優勢,通過兩岸的力量打破原先對於外部技術與設備的依賴,向高端水平邁進;二是共同抵禦供應鏈風險。面對當前的形勢,台灣地區面臨的供應鏈風險並不比大陸低,從對外依存性、可替代性、外部集中度等角度初步測算,台灣面臨的風險產品數仍遠超過大陸。兩岸應加強合作,提升兩岸的風險防範能力。

路徑3:深化融合

  要實現高質量融合,務必需要在要素層面推進兩岸的深度融合。一是傳統要素的融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融合,要想在高科技領域有所突破,海外華人科學家的力量不容忽視,這也是美國封鎖中國大陸的重要手段。如果能夠採用適當的方式加強兩岸高級人才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年輕科學家的合作,一定能夠達成預期效果。傳統要素還包括資本的合作,包括相互持股、在大陸上市等方式,共同培育獨角獸企業。二是新興要素的融合,加強兩岸對於數字等新要素的融合發展。兩岸應該通過兩岸共同市場的制度化構建,加強在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之間的緊密合作,在全球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搶占先機。三是要提高台資企業對大陸內循環嵌入度的融合。要準確把握目前的嵌入程度,特別是不同產業的嵌入程度。事實上,台灣產業發展模式存在差異,如電子信息產業表現為大企業集團化,智能製造產業以中小企業生產網絡為主。這使得不同產業推行內循環嵌入時,其破解機制應存在差異,僅基於宏觀維度提出的兩岸融合政策缺乏精準性、落地效果難達預期。

  第九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6月28日在浙江湖州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全國台灣研究會、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台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共同主辦,湖州市委台辦協辦。來自兩岸的約60位學者以“新發展格局下的兩岸關係”為主題展開探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