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4日電/據大公報報導,據漁農自然護理署資料,現時本港有26個魚類養殖區,海域總面積約達209公頃,持牌經營者則約有913名,主要以家庭作業方式經營,平均面積約304平方米,去年的總產量約587噸,價值約6000萬元。
為推動漁業發展,漁護署前年開始在東龍洲魚類養殖區設立現代化的海產養殖示範場,為計劃轉型的漁民及有興趣投身養殖業人士,提供營運設施,業界可透過漁業持續發展基金,接受培訓及實習。
產能遠高於傳統魚排
漁護署在海產養殖示範場引入新式鋼鐵桁架網箱,能按需要升上海面或半潛海中,因應香港水域環境設計,具有抗風、抗流、抗波浪能力,壽命可達25年。新技術可大大提升產能,以東龍洲的海產養殖示範場為例,有效養殖水體容積約1.1萬立方米,每年可養殖300噸水產,產能遠高於傳統魚排,為業界帶來升級轉型契機。
示範場引入現代化管理設備,有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系統,可實時監控、水質監測、自動投餌,對監察養殖魚類和海產健康、應對台風等特殊情況均起重要作用。
據研究顯示,示範場養殖的海魚營養足、脂肪少,但Omega-3含量相若,生長速度、存活率都較在傳統魚排養殖好,原因是遠離岸邊,水流充足,能保持較佳水質。漁護署已計劃增設黃竹角海、外塔門、大鵬灣和蒲台(東南)四區共約590公頃面積,水流較佳的開放水域為新的魚類養殖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