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會現場(中評社 盧哲攝) |
中評社香港9月7日電(記者 盧哲)香港飲食業職工總會、百貨商業僱員總會、酒店及餐飲從業員協會(下稱工會)6日聯合舉行記者會,發佈工會對從業員工作情況調查的結果。調查顯示,相比疫情前,服務業相關工種薪酬升4%至10%,但勞動強度則相應提高10%至30%。調查中,逾72%受訪者表示反對輸入外勞,表示支持的有15%。95%受訪者認為僱主應改善勞工待遇,不應輕言輸入外勞。工會呼籲改善勞工待遇,慎重考慮輸入外勞的要求。
香港特區政府“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日前開始接受申請,放寬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工種輸入外勞,包括髮型師、電話接線生及侍應生等。工會表示,隨著疫後全面復常,香港各行業復甦,需大量增聘人手。但疫情三年,不少行業以凍薪、減薪、放無薪假,裁員等措施降低營運成本,從業者紛紛轉行,行業的職場結構已被改變,從業員的流失加上無新血加入,以致出現人手短缺的情況。工會早前對從業員工作情況做了問卷調查,內容包括薪酬、勞動強度、對輸入外勞的意見等,共收回2101份問卷,結果顯示薪酬相對疫情前有所提高,漲幅約4%至10%,但勞動強度則相應提高了10%至30%。對輸入外勞意見有72%反對、13%沒意見、15%贊成,95%受訪者同意僱主應改善勞工待遇,不應輕言輸入外勞。
應對人手短缺問題,工會建議:一,改善薪酬待遇及工作環境,保留行業人才及吸引新人入行;二,政府、業界及工會,提供實用行業崗位技能培訓及津貼,吸引新人入行;三,引進人工智慧及自動化技術,減輕員工的勞動強度,提高效率;四,政府制定政策協助婦女及新退休人士,使其重返職場,釋放潛在勞動力;五,政府應全面檢討本港人口政策,制訂符合現況的中長期策略,以配合香港未來發展。
工會強調,希望通過改善薪酬待遇及工作環境、加強行業崗位培訓及提供資助、引進人工智慧及自動化技術等方式,舒緩人手緊張的問題。工會認為,現時勞工短缺問題已有所舒緩,對於批准服務性行業輸入外勞,政府應該慎重考慮。
記者會上,飲食業職工總會秘書長黃必文介紹,工會之前就飲食業待應及廚師工作情況做了問卷調查,現時薪酬比疫情前有所提高,酒樓待應疫情前工資大約每月16000元(港幣,下同)左右,現時大約每月17500左右,升幅約10%。但總體勞動強度則上升超過20%。
“例如收銀員要兼顧樓面工作,廚房主管要兼任雜務等。各類食肆爭相開店,造成人手緊張。薪酬不高、工作量大、工時長、長期站立、節假日無假放等因素都影響新人入行,加上現職工友已疲於奔命,沒有時間培訓新人。”黃必文表示,工會希望相關工種的待遇能有所改善,以吸引新人入行,同時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如工會之前曾與知名速食集團合作,培訓燒鹵師傅,吸引新人入行。工會也因應港式茶餐廳的興盛,開闢茶餐廳實操課程,希望為業界培育人才。工會認為業界可以在繁忙時段增聘兼職,以減輕現有從業員的勞動強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