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佳利(右)與同學一起穿上民國服飾走訪了多個展館和景區(中評社 盧哲攝) |
陳佳利的媽媽是重慶人,她從小在台灣長大。“我覺得我會是兩岸交流的一個橋樑。這是我們在台灣所謂新住民子女的好處——就是有更多元的視野。我們看過很多東西,不會有一個很單方面的視角去評斷很多事情。我們可以去作為連結兩邊的一種橋樑般的存在。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我也為我這種身份感到蠻自豪的。”
陳佳利說,此次活動有讓她感受到“回家看看的感覺”,“一周時間真的很快,一下就結束了,很多東西還沒有辦法完全都體驗到。依依不捨,但總體是很開心的。”之後對兩岸交流活動還會有興趣參加嗎?“肯定會的,而且我下學期要到北京的高校——中國人民大學交換,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更深入瞭解很多文化歷史的機會。除了學術交流之外,跟人文歷史方面也能有一個更深入的學習互動。”
陳佳利說,自己學的是傳播學,除了理論學術之外,人文底蘊也很重要,相信在北京、在人大,能夠有很多的收穫,因此非常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