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會現場(中評社 盧哲攝) |
陳穎欣介紹,工聯青委及聯合辦持續跟進支援青年置業的政策研究,於9月對18至40歲香港青年進行了一次關於青年置業及人生規劃的問卷調查;結合5月份由智庫治港新政與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合辦的“完善青年置業階梯,提升青年‘三感’”青年交流研討會上近40名大學生的討論成果,提出具體的倡議。《工聯會青年置業與人生規劃問卷調查》透過電話和街頭訪問分別訪問了110名和68名青年,網上問卷亦收回125份有效答覆,總共收到303份有效答覆;當中業主54名,非業主249名。有近八成受訪者表示同意及非常同意“置業令我更有安全感”;有七成表示同意及非常同意“置業令我更積極工作”;有七成半表示同意及非常同意“置業令我更關心物業所在地區的發展”;有近七成表示同意及非常同意“置業令我更有上進心”。她指出,置業對青年的成長發展、工作積極性、和關心地區發展等方面均有正面積極的影響。
陳穎欣表示,對於政府支援青年上樓的資助出售房屋政策,非業主青年最看重的三項元素是:可負擔的供款計劃(79.12%)、充足的單位供應(73.09%)、和認購/選樓不需要抽籤(50.2%)。這些元素都已經充分吸收到本次發表的“青置計劃”政策倡議之中。該計劃的對象是21至40歲青年,參加者在協議年期內定期供款,到期時轉為首期購買專項單位;供款用於購買政府儲蓄或基金項目,支持香港基建,讓青年參與城市建設,投資自己的未來,建立更強的歸屬感。計劃的特色包括:單位專項專供、供款可負擔、上樓可預期、審查嚴入寬出、鼓勵組織家庭、及設有退場和轉售機制。
鄧家彪介紹,“青置計劃”從開始供款到正式選樓有一個較長的年期(例如8年),而且參加人數已知,政府可以提前規劃增加單位落成量。他建議,在原來《長遠房屋策略》已經規劃的單位數量外,增加“青置計劃”專項單位,防止分薄原已規劃的單位數量;並以象徵廣闊天空,對未來充滿希望的“藍表”作標識,以區分已有的“綠表”和“白表”申請。這些專項單位可以分佈在三大發展區內,發展方式可以是政府主導或以公私營合作的形式興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