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鍶科技創辦人暨《幣特財經》總編輯楊方儒進行訪問的空間。(中評社 張穎齊攝) |
楊方儒向中評社說,反觀台灣有非常多的“Pay App”還有各種信用卡,其實台灣的無現金支付一直不是問題,比如過去的悠遊卡也滿成功,也有無現金支付的比例,只是發展很慢,太多的Pay App,搞得有點麻煩,雖說百花齊放,可是重點應是要著重商家、民眾間交易便利,因此許多人也期待推出數字新台幣,未來可一統江湖。
他說,只是台灣的“央行”,雖一直有說在實驗數字新台幣,但都只聞樓梯響,若能推動數字新台幣,在網路銀行的App就可建立地址,有錢包地址後就可存其他虛擬資產、比特幣等,這將會是最快普及的作法。但“央行”對於這些研究,腳步還是略顯緩慢。而台灣也出現一些問題,台灣人愛用Line Pay,可是Line Pay其實在全球沒什麼人在用,最大宗為日本、台灣,這就很像台灣人最近愛用的社群平台Threads,全球幾乎沒人在用。
對於兩岸之間的比較,楊方儒說,中國大陸雖然在加密貨幣方面是禁止的、也禁挖礦等,但現在無現金支付領先,微信、抖音也盛行,連很多台灣人都在用,台灣向來卻“重硬體、輕軟體”,以前在軟體方面,曾經於網頁、遊戲發展很先進,可是現在沒落了,而是大陸領先;台灣極力看重台積電等硬體半導體產業賺大錢,但軟體網路方面卻很悲催,包括區塊鏈、加密貨幣、數字經濟等這些方面,都還有滿長的路要走。
他分析,台灣也因受限於政治體制,藍綠長期競合,過去蔡英文8年執政時期,“金管會”有推金融監理沙盒,可是真正走出沙盒的新興金融商品服務有多少呢?台灣的一般投資人,能像買投資美股一樣去買比特幣現貨嗎?現任“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說要開放,但卻說開放的條件是,專業投資人、自然人要擁有3000萬元新台幣以上資產,才能在金融機構委託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