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經院研究二所副所長林虹妤準備的簡報。(中評社 張穎齊攝) |
林虹妤發表“國際供應鏈去風險化對台灣產業影響”,指出各界關注特朗普2.0的政策,特朗普將對全球課關稅,美國智庫等單位也都有模擬,全球自2017、2018年起,歷經中美貿易戰、疫情等,如今正值對未來有更多經濟情勢、地緣政治變化的相關政策評估。
林虹妤說,中美貿易戰的開啟,促成結構性的重組,美國、歐盟、日本等國都積極推動去風險化、去中化,近年從中國進口的比重明顯下滑,美、歐、日的政策實施目的、時程各異,但都對中國的態度明顯趨向嚴謹。
她舉例美國,自中美貿易戰開打,對中國的管制愈來愈細緻,包括對中國的電動車、電池徵收管制等,特朗普明年更可能強化對科技出口的管制。歐盟方面,雖無美國強硬,是到2022年疫情後才提出歐洲晶片法、供應鏈法等,意識到中國對歐盟的影響,接著還有新興產業反補貼調查、限制5G設備供應商等措施。日本則是跟著美、歐的腳步走。她說,美國、歐盟、日本採取去中化,替代了2757億美元,其中以電腦、電子產品、光學製品被替代最多,連帶使越南、台灣、墨西哥、印度,成為替代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