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佳龍:台灣需投資人才 人才是創新的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23-06-17 15:40:06


林佳龍致詞。(中評社 俞敦平攝)
 
  林佳龍認為不論是留學生還是其他新移民,這些新住民對台灣的發展都起到重要作用。然而,我們也必須考慮到台灣人口結構和勞動力需求的變化,重新提升台灣人才的品質。因此,台灣需要一方面提高社會的勞動參與力,另一方面激勵個人參與創新甚至創業,從而促進產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林佳龍認為包容是台灣的核心價值觀。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有很多事情要做,希望2024的新政府能夠在過去的基礎上開啟下一個階段。他表示,蔡英文2012年就提出了一個十年政綱,其核心內容是創新就業和分配。這也與台灣智庫綠色發展的理念相呼應,他認為台灣要擴大經濟規模,但重點不在於數量的分配,而是在於提高價值的分配。

  林佳龍表示,台灣是世界的台灣,台灣需要擁有藍海而不僅僅是紅海。台灣有可能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國家”,但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因為衹有當其他國家也好起來時,我們才能好。他表示,這聽起來可能很遙遠,但並非遙不可及。現在我們在談論ESG,這是同樣的道理,台灣智庫接下來將探討協和台灣、韌性的台灣和安全的台灣,而這個順序也與台灣的政治制度設計相關。他認為台灣需要創新,形成一個相對穩定和有效的多數,同時尊重少數的決策過程,這樣才能不斷推動民主政治的發展。重新定義韌性的台灣,使之成為有序發展的概念。

  林佳龍表示,還有一個關鍵議題是台灣的安全。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安全是一個相對的狀態,而非絕對的安全。選舉過程中,很多人都在權衡戰爭與和平的選擇。台灣長期以來一直處在復合型災害和崛起的“中國威脅”之下。因此,如何確保更好的“國防”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同時,台灣也需要改進刑法。

  林佳龍認為創新不僅是企業家的責任,產品、市場和制度的創新都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因此,創新具有多個方面。舉個例子,台積電的半導體工藝改進,這項技術從傳統的電子產業延伸到醫療和車載應用,包括智慧醫院、車艙和儀錶盤等。這種創新打破了原有的分工模式,實現了跨領域和跨界關係的可能性。林佳龍認為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智慧化、物聯網和低碳化都是台灣未來的產業發展重點。他認為台灣必須以能源為基礎,以服務業來推動製造業的發展,結合平台經濟和資料經濟。林佳龍表示,現在人們可以通過手持設備輕易的與世界互動,包括人流、物流和資訊流,台灣必須尋找新的增長曲線,而不是過去線性發展的產業模式,以服務市場的新需求來加速推動創新和審慎調整。同時,政府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才和資金機制,他認為在未來十年,促進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是非常重要的。

  林佳龍期許台灣能夠在社會投資、創新產業和“國家安全”等方面取得進一步的發展。通過培育人才、提升教育品質、推動科技創新和加強“國防”力量,台灣可以建立一個具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他認為政府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需要提供支援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通過合作和共同努力,我們相信台灣可以邁向更加繁榮和安全的未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