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座現場(中評社 劉子涵攝) |
第二階段則是2014年到2016年,即奧巴馬執政的第二任中期到任期結束,這一階段主要是對過去以接觸為主的對華對衝戰略組合進行調整,更加強調對衝策略組合中的防範、牽制與制衡等“戰略工具”的比重。
第三階段則是2016年特朗普上任後到2018年初,這一時期以美國出台《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國家防務戰略報告》《核態勢評估》等報告出台為標誌,顯示出美國對華戰略的根本性變化,即由奧巴馬時期的合作與競爭並存轉向特朗普時期的以戰略競爭為主,而美國的對華鷹派則將中國視作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甚至是敵人。
第四階段則是2018年中美貿易戰到2020年蓬佩奧的“反華演講”,這個階段的特點是意識形態色彩非常濃厚,“冷戰思維”重現,蓬佩奧等反華鷹派誇大渲染中美矛盾、抹黑醜化中國形象,將矛頭對准中國的體制和意識形態。同時“反華派別”開始合流,主要體現在“反華鷹派”與以馬蒂斯為代表的傳統地緣鷹派、以特朗普為代表的“經濟民粹主義者”以及以鼓吹“人權問題”的民主黨人合流。還有就是對華的全面脫鈎以及“新冷戰”成為政策選擇,體現在從經貿脫鈎到科技脫鈎再到人文交流脫鈎,逐漸形成“寒蟬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