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國因素”,謝大寧分析,從美國人對今年初台灣選舉的控制力度可以看出,美國正在嘗試著把台灣完全納入其東亞布局當中。兩岸問題的背後是中美博弈的問題,在近幾年中美博弈如此嚴重的情況之下,所呈現出來的兩岸關係就是一個“沒有兩岸的兩岸關係”。同時美國影響兩岸關係有“常數”與“變數”。前者是指從地緣政治布局來講,台灣處在美國“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上,在戰略意義上美國沒有放棄台灣的可能性。而後者則是指美國的國力在衰退當中,“第一島鏈”能不能守得住,如果守不住是不是一定要硬守?出現“破口”的時候,美國要怎麼處理?
謝大寧表示,就目前來講,拜登政府不允許“第一島鏈”出現“破口”,但美國國力正在消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未來特朗普當選,他可能會用台灣跟中國大陸進行“交易”,讓台灣與美國和大陸保持“等距關係”或更“親大陸”的模式,同時也不至於破壞美國整個“第一島鏈”的地緣政治戰略部署。這就是台灣在中美博弈的過程當中的一種常數與變數,它作為常數,意味著美國不會輕易放棄台灣,作為變數,美國可能對政策進行微調,讓台灣跟大陸的關係脫離現在的格局。不過美國將來即使在台灣問題上採取某種戰略退卻,台灣仍然將扮演美國在亞太的前進基地的角色,而這對大陸方面來說就始終會是一個戰略上的威脅。
談及兩岸民間交流,謝大寧表示,最基本的原則是交流可以促進理解,所有的交流都不應該被阻止。但也要客觀看到,兩岸問題的本質是認同問題,如果只是單純的交流,難以成為改變台灣社會認同趨勢變化的“抓手”,更遑論大陸方面希望通過增強認同最終走向統一的政治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