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投清代古蹟藍田書院 曾被用來教日語
http://www.CRNTT.com   2022-10-26 00:33:32


藍田書院大門。(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南投10月26日電(記者 方敬為)位在南投縣南投市的清代歷史建築“藍田書院”,為南投最為悠久的書院建築,有191年歷史,是當地保存最完善、規模最完整的書院建築,在清代時以教育歸附的土番子弟為目的,兼充普通義塾,形成漢番混學獨特現象,日據時代則被充當為日語傳習所,如今則成為文昌祠,供奉文昌帝君等神祉。

  南投市藍田書院建於清道光11年(西元1831年)與草屯鎮登瀛書院、集集鎮明新書院並列為南投縣3大古蹟書院,是南投縣3座書院中創建時間最早的,源自於土番社學後的南投義學,對地方文風的振興有長遠的意義。

  書院與鸞堂都尊崇儒學,台灣鸞堂於發展歷程中,除了自建宮堂,也有結合既有書院供奉的文昌帝君信仰來闡教,而藍田書院與濟化堂的結合,是典型的代表。書院大門的對聯是“藍喜出青傳聖教,田勤種玉煥文光”,就是名稱由來,藍田寓意“藍田種玉”,希望能教育後代就像種玉一樣、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書院長期都作為教育功能,起初因為南投縣地處山區,清代漢人開墾時,文教事業並不發達,書院前身為“社學”,以教育歸附土番子弟為目的,兼充普通義塾,漢番混學,後擴建為書院規模。日據時代責備充當為日語傳習所,同樣是為教育所用,直到台灣光復之後,逐漸轉變為宗教場所,並獲選為台灣宗教百景之一,成為名勝景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